2025年6月27日下午2點23分,越南河內內排國際機場發生了一起罕見的"刀削式"客機相撞事故。這起事故的驚險畫面被涉事飛機上的乘客用手機完整記錄下來,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引發全球航空界的高度關注。
從現場視頻可以看到,一架注冊號為VN-A863的波音787-9客機在滑行過程中,其右側機翼如同利刃般"劃破"了另一架空客A321客機的尾翼。撞擊瞬間,空客飛機的垂直穩定器被整個撕裂,尾翼從中間斷裂,機體甚至發生了明顯位移。波音客機的翼尖也出現嚴重損壞,現場散落著大量飛機碎片。這驚心動魄的一幕讓目擊者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令人慶幸的是,這起看似嚴重的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波音航班上載有259名乘客,空客飛機上有127名乘客,所有人員都安全撤離。越南航空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將旅客和行李全部轉移至T1航站樓,并迅速安排了替代航班。
事故發生后,越南民航局立即成立專項調查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這起事故源于兩架客機在等待交叉起飛時,未按規定在指定位置停靠。具體責任認定仍在進行中,但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最終確認是飛行員未遵守空管指令導致事故發生,相關航空公司可能要承擔主要責任。
這起事故不禁讓人聯想到今年2月美國西塔科機場發生的類似事件。當時一架日本航空客機在滑行時,因未注意到右側的達美航空客機,導致機翼撞裂后者尾翼。兩起事故的相似之處在于,都是在機場地面運行階段發生的非正常接觸,且都涉及到大型寬體客機。
航空安全專家指出,這類"刀削式"碰撞雖然罕見,但危害性極大。波音787-9的翼展達到60米,空客A321也有34米長的機翼,在狹窄的滑行道上,這些"龐然大物"需要極其精確的操作。現代客機雖然配備了先進的防撞系統,但在機場地面低速移動時,這些系統往往不會激活,主要依賴飛行員目視觀察和空管指揮。
值得注意的是,內排國際機場作為越南最大的航空樞紐,近年來客流量持續增長。2024年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航空專家表示,隨著航空運輸量快速回升,全球各大機場都面臨著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這對地面運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技術角度看,這起事故暴露出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飛行員對停機位置的判斷可能存在偏差;其次是機場地面引導系統是否需要升級;第三是繁忙機場的航班調度如何進一步優化。這些問題都需要航空業深入反思。
目前,涉事的兩架客機均已停飛接受全面技術檢查。按照國際民航組織的規定,這類事故調查通常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完成最終報告。越南民航局表示,將及時公布調查進展,并根據調查結果采取相應改進措施。
這起事故也引發了對飛行員培訓的討論。資深機長表示,現代航空器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但飛行員的基本駕駛技能和情景意識同樣重要。特別是在繁忙機場的地面操作,更需要飛行員保持高度專注。
航空安全記錄顯示,雖然空中相撞事故極為罕見,但地面碰撞在全球范圍內每年都會發生數起。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表明,2015-2024年間,全球共發生87起客機地面碰撞事件,其中大多數發生在亞洲和北美地區繁忙的樞紐機場。
對于乘客而言,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們,航空旅行中最危險的階段可能不是飛行本身,而是起飛前的滑行和降落后的滑行階段。專家建議乘客在飛機移動時務必系好安全帶,以防突發情況造成傷害。
越南航空公司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工作,并已啟動內部安全審查程序。該公司強調,乘客安全始終是最高優先事項,未來將進一步加強飛行員培訓和運行管理。
這起"刀削式"相撞事故雖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給全球航空業敲響了警鐘。在航空運輸快速恢復的背景下,如何平衡運行效率與安全底線,將成為行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隨著調查的深入,相信會有更多有價值的安全經驗被總結出來,為預防類似事件提供參考。
截至發稿時,內排國際機場運行已恢復正常。越南民航局表示,將考慮在機場增設更多地面監測設備,并研究引入更先進的地面防撞技術,以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這起事故的后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