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根據權威醫學資料及作者個人觀點撰寫,僅用于健康科普,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若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熱浪滾滾,人還沒走出屋門,心臟卻可能已經“先出事”。心梗不是冬天的專利,夏天更是高發“死角”。
武漢大學一項研究震驚醫學界:我國每年有213萬人因心肌梗死失去生命。這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家庭悲劇。炎炎夏日,喝口涼水沒問題,但有5樣東西,寧愿餓著也別碰!
這項數據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與多省臨床協作的流行病學研究,歷時9年,共追蹤數十萬例心血管病患者。研究指出,高溫環境下,心梗死亡風險比平時高出約38%。而導致心梗的誘因中,飲食因素占比超過三成。
心梗,為何偏愛夏天?
很多人誤以為心梗只在冬天高發,夏天的高溫、脫水、電解質紊亂,才是隱形殺手。當氣溫飆升,身體為了散熱,血管擴張、心率加快,心臟負擔驟然加重。尤其對中老年人、三高人群來說,稍一不慎,就可能心肌缺血甚至猝死。
臨床上常見,年逾六旬的農民伯伯,頂著大太陽干活,不吃早飯,中午就喝點酒配腌菜,下午突發胸痛倒地不起。等家人送到醫院,心電圖已呈“ST段抬高”,提示急性心梗,搶救機會極其有限。
涼水可以喝,五樣東西卻是“心梗導火索”
天熱想喝口冰水,問題不大,只要不是空腹灌冰飲。但下面這“五物”,卻是臨床心梗患者中反復出現的“共同點”,尤其高溫天,更不能碰。
1.高鹽腌制類食品(如咸菜、臘肉)
不少農村人三餐離不開咸菜,甚至早餐就靠這口下飯。但腌制品中的高鹽分會引起血壓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鈉攝入過多,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梗。尤其夏天大量出汗后,體內鹽分、電解質紊亂,若再吃高鹽食物,心血管系統更易“崩盤”。
2.油炸類零食(如炸麻花、油餅)
家里炸點小吃,老人孩子都愛吃,但這類食物“心臟最怕”。油炸食品含大量反式脂肪酸,會升高壞膽固醇,促進冠狀動脈斑塊形成。夏天氣溫高,血液黏稠度升高,斑塊更易破裂,引發急性心梗。
3.冷飲甜品(如冰激凌、冰鎮奶茶)
很多人一熱就愛吃冰激凌、喝冰奶茶。一口爽快,可能換來心絞痛一場。甜飲料中的高糖分會引發胰島素抵抗、促進炎癥反應,加速動脈硬化;而冰冷刺激也會造成血管驟縮,誘發冠脈痙攣,對本就有心血管基礎病的人極其危險。
4.夜宵重口味(如燒烤、啤酒)
夏夜納涼,擼串喝酒,成了不少農村小聚的標配。但燒烤食物高油、高鹽、高嘌呤,配上冰啤酒,更是“心梗套餐”。酒精會干擾心律,引發心律失常;高脂飲食則加重動脈堵塞風險。不少心梗發作,就在深夜燒烤后數小時內。
5.豬油、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食物
“吃點肥的才頂餓”,這是很多老一輩的習慣。但高脂肪飲食是冠心病的“溫床”。動物內臟、豬油、肥肉含大量飽和脂肪酸,會導致血脂升高、血管堵塞。尤其農村老人常年高脂飲食,卻從不體檢,一旦發作,就是“猝不及防”。
飲食之外,這些習慣也在“偷心”
除了吃,很多農村生活習慣也在無聲中“偷走”健康的心臟。
熬夜納涼、通宵麻將:夏天蚊蟲多,老人喜歡在屋外乘涼或打麻將到深夜。但熬夜會擾亂生物鐘,促發交感神經興奮、血壓波動大,心臟更易出問題。
不愿運動、久坐不動:一到夏天怕曬怕熱,很多老人整天坐在陰涼處不動彈。長期不運動會導致血液循環變慢,血脂沉積,加速斑塊形成。尤其本身肥胖、糖尿病者,風險更高。
情緒激動、發脾氣:農村老年人常因小事生氣,動不動就大喊大叫。情緒劇烈波動是心梗的直接誘因之一,激動時交感神經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可使心肌耗氧量驟增,引發心肌缺血。
中醫怎么看“夏季心梗”?
中醫講“心主血脈,喜涼怕熱”。夏屬火,火旺則心火易亢,擾亂心神。《黃帝內經》早有記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意思是夏季陰陽失衡,容易生病。中醫認為,夏天心氣虛弱者,更應清心安神、調養飲食,不可貪涼、貪膩。
一些臨床觀察也發現,夏季心梗者多數脈象浮數、舌紅少苔,屬“心陽亢盛”或“氣陰兩虛”型。調理上應以清熱養陰、通絡活血為主,而飲食調養則尤為關鍵。
真實案例剖析:吃錯一口,心梗一夜
有一位65歲農村男性,平時血壓偏高,沒做過系統檢查。端午節親戚聚餐,喝了點白酒,吃了臘肉、涼粉、咸蛋等重口味食物。
晚上九點左右,突覺胸悶、冒冷汗,家人以為“中暑”,直到凌晨叫救護車送醫,心電圖提示大面積心肌梗死,經搶救勉強保住性命。
醫生總結:高鹽、高脂、高溫、飲酒、熬夜,這五大誘因集中爆發,心臟根本扛不住。這種情況在農村并不罕見,只是很多人沒意識到“吃錯一口,就是命的代價”。
如何守住心臟“安全線”?
做到以下幾點,雖不包萬無一失,卻能極大降低風險:
每頓飯控制鹽量在5克以內,多用蔥姜蒜、香料提味;
每天吃蔬菜半斤、水果一個,注意補鉀補鎂,有助穩定血壓;
避免長時間空腹或暴飲暴食,尤其是高溫下;
每日適量活動,如清晨散步20分鐘,避免烈日暴曬;
保持情緒穩定,少怒少憂,可聽戲、下棋、養花解壓;
夏季多喝白開水,不用等口渴才喝,別等“血稠了”才想起補水。
心梗是“管住嘴、邁開腿”的疾病,更是“心寬體健”的結果
很多農村老人覺得“人老就得病”,其實心梗很多時候不是命,而是生活方式的結果。只要從飲食、情緒、作息上用點心,哪怕年過六旬,也能平安度夏。
溫馨提示:本科普文章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具備診斷或治療功能。若有不適,應及時就醫,切勿自行處理。 參考文獻: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我國心肌梗死流行病學現狀研究報告,2023年發布。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3年第51卷第3期,《高溫環境下心肌梗死發病機制與預防策略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