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中門及大雄殿
光孝寺號為羊城最古之伽藍。據寺志記載,寺址初為西漢第五代南越王故宅。三國時,吳國騎都尉虞翻謫徙廣州,居此聚徒講學,辟為苑舍。園中多植萍婆、柯子成林,時人稱為“虞苑”、“柯林”。其死后,家人舍宅作寺,匾曰“制止”,“制止寺”為光孝寺最早之名。
東晉時,罽賓國僧人曇摩耶舍于虞翻舊苑創建大殿五間,改寺名為“王苑朝延寺”,又名“王園寺”,是為光孝寺開山之祖。南朝劉宋時,求那跋陀羅在此駐錫,創建戒壇和毗盧殿。
自有“風幡之議”后,光孝寺以六祖道場之名一躍成為禪宗祖庭之一,禪凈密律,迭相敷揚,名僧往來,譯經講學,“一時寶坊凈域,為震旦稱首”。
名山大寺,寺額多由敕賜,光孝寺亦幾易其稱,唐時稱“乾明”、“法性”,入宋改“崇寧萬壽”、“天寧萬壽”,南宋初改“報恩廣孝”,紹興二十一年(1151),又易“廣”為“光”,光孝之稱,由此始矣,沿用至今。
據《光孝寺志》記載,寺內原有十三殿、六堂、三閣及僧舍壇臺等,號稱“十房四院”,占地廣袤,規模宏大,為嶺南佛教叢林之冠,有“光孝和尚,跑馬燒香”之說。
明末清初,八旗軍入羊城,光孝寺被占為兵營,隔年又由于廣東貢院毀于戰火,光孝寺被改為貢院,建筑多有損毀。
“虞園雖是古浮圖,訶子成林久已無。一片花宮生白草,牛羊爭上尉佗都。”屈大均此詩正是當時寫照。
清朝末年,光孝寺被廣南中學、八旗小學占用。民國期間,寺院仍長期被學校占用。
1949年之后,廣東省立藝專被搬走撤銷,遣散全部僧侶,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進駐。此間,天王殿的四大天王泥塑被砸毀,大殿的如來佛祖金身被砸爛后,發現佛祖腹中藏有許多佛家法物,廣東省文物單位聞訊趕來搶救,這批文物才得以保住。
七十年代,光孝寺進行全面復建和修葺。八十年代寺院重歸佛教協會并對外開放。
如今的光孝寺,殿堂樓閣多歷經重修,古韻猶存。“舊煎訶子泉猶冽,新種菩提葉又繁”,千年名剎,禪門重地,景物依然。
今天分享一組光孝寺舊影,百年光陰,只在一瞬。
光孝寺 大雄殿 1910年
光孝寺 大雄殿 細節
光孝寺 大雄殿 細節
光孝寺 大雄殿 三尊佛
光孝寺 大雄殿 五祖像
光孝寺 碑殿
碑殿前石獅
光孝寺 風幡堂
光孝寺 鼓樓
光孝寺 迦藍殿
光孝寺 六祖殿
光孝寺 六祖像碑
光孝寺 六祖瘞發塔 1910年
相傳唐高宗時,六祖惠能在菩提樹下削發為僧,主持僧法才隨即將惠能頭發埋入土中,爾后在該處建塔以紀念這位開創禪學南宗流派的大師。塔呈八角形,高6.7米,共7層,每層均有佛龕8個。造型獨特,是寺內珍貴的文物之一。寶殿臺基左右兩側還有一對石法幢。
光孝寺 六祖瘞發塔 1929年
光孝寺 菩提樹 六祖瘞發塔 及 六祖像碑
光孝寺 菩提樹 六祖瘞發塔
光孝寺 睡佛
光孝寺 西鐵塔閣
光孝寺 西鐵塔 細節
天王殿
陀羅尼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