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面矛盾是戳破“煙民為國防做貢獻”
深圳衛健委的一篇文章火了。
這篇文章題為《二手煙,其實是一種霸凌》。
堪稱吊打煙民,其中一段涉及到“算賬”,戳破了“煙民為國防做貢獻”的說法。
如果僅僅從這個經濟賬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點就破,吊打得實在是太過輕松甚至有一種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
因為“煙民為國防做貢獻”本來也只是一個網絡爛梗,該不會真有煙民認為“我每抽一支煙就給國家貢獻了一顆子彈”吧……
就好比本來就是開玩笑的,結果有關部門發文進行辟謠,不值當嘛。
那這篇文章為啥要這么鄭重其事地戳破這個爛梗呢?
或許是因為公共場合肆無忌憚地吸煙而毫不顧忌他人感受的煙民朋友們實在是毫無長進反而愈演愈烈的原因吧……
也不排除真的有相當一部分人借著“我為國防做貢獻”之名給自己壯膽,理直氣壯地往別人臉上噴二手煙——我都給國防做貢獻了,你還想咋滴……
深層原因是煙草太暴利了,并且這樣一個壟斷行業多年來也壟斷了很多人的靈魂,這些人對于煙草領域的那些丑陋新聞無能為力,只好“將計就計”“破罐子破摔”“要死大家一起死”。
深圳衛健委算的這筆賬,表面是吊打無知的煙民,實際上也是在敲打煙草行業:
2020年我國因吸煙導致醫療和生產力損失2.43萬億元,而煙草財政收益僅1.52萬億元——凈虧損9000億元,相當于煙草稅收的1.6倍。
這個算賬方法當然是值得推敲的,因為如果這么對比的話任何兩個行業都可以左右互搏、都可以此消彼長,那是不是必須二選一呢?
但深圳衛健委的良苦用心,我相信稍有良心的人都知道是啥。
2.真正矛盾是強調“吸煙危害及負危害”
其實這篇文章大量的篇幅是在科普“二手煙的危害”,從標題也能看出來,這種危害被稱為“負危害”,是一種對于二手煙吸入者毫無正向收益的附加傷害。
文章用的字眼非常直白,就是霸凌。
這其實才是讓深圳衛健委忍無可忍的真正矛盾——
吸煙者是霸凌者,不得不吸入二手煙的人是被霸凌者。
這樣一來,這種矛盾就相當鮮活了。
走在路上、在單位、在餐廳、在電梯里、在樓道里、在任何一個公共場合,都有可能出現吸煙者吞云吐霧,其他人被迫聞煙味兒的矛盾。
如果吸煙者意識不到這種“霸凌”,或許還情有可原。
但事實上,我相信大多數這種霸凌者知道這樣做很沒禮貌,那你說他們為啥還要這樣做呢?
電梯里明明散不出去煙味兒,他為啥非要在電梯里吸煙?
人來人往的街道上跟在你背后被熏得咳嗽,你為啥非要邊走邊吸?
學校門口排隊接孩子的家長都不吸煙,你偏要站在人跟前邦邦地吸?
問就是“上癮了”“要你管”“就吸了你想咋滴”。
就算警察來了也只能說——吸煙不犯法,打人犯法……
這是真事兒,不是我編的,北京一對父子在自家樓道里揍了一個吸煙的人,警察就是這么說的。
3.可以自害,不要害人
和吸煙者科普“吸煙有害健康”是無濟于事的。
因為吸煙這事兒吧,它確實不是犯法,就算跟他說再多這事兒對身體不好,他也不會被“嚇死”,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這大山是人力移不開的,只有真得了疾病,才會戒掉。
在此之前,再多的煙草危害防治行動通通都是無用功。
但如果從健康角度跳開,而是從社會學角度去治理,或許還有一點用:
你可以自害,但不能夠害人。
免于遭受二手煙的危害如果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公共秩序,那么在公開場合用二手煙霸凌他人的情形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警察與受害者也才具有了執法依據。當然也只是有了依據,具體管不管、抓不抓,那就不知道了。
所以深圳衛健委的這篇文章最大的作用不在于科普,而在于喊出了很多二手煙受害者的心聲,這便是“造勢”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