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于永杰
(圖片來源:pixabay)
有時候歷史的進程會讓人覺得很慢,慢到感受不到它在行進,但歷史的進程從來沒有停歇,當我們驀然回首時才會發現,原來已經山高水遠,別是一番風景了。
6月3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了《緊盯國企領域“逃逸式辭職”問題織密織牢制度防護網》一文,引發了媒體廣泛關注。文章介紹了四川成都、廣西桂林、重慶九龍坡區等地紀委監委,瞄準國企領域“逃逸式辭職”這一現象,探索出的多種防范和查辦機制。
關心時政的人,這些年親眼見證了“逃逸式辭職”一步步被盯上的全過程。早在2022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了《深挖政商“旋轉門”背后腐敗》一文,講的是一些監管部門官員離職退休后,到企業去任職撈好處的現象,文中提出了臨近退休“逃逸式”離職的說法,后來這一說法被進一步提煉為“逃逸式辭職”,成為當年反腐十大熱詞,并出現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三次全會和四次全會上。可以說,“逃逸式辭職”是在反腐敗的斗爭實踐中,逐步被盯上而成為反腐重點目標的。
“逃逸式辭職”顧名思義就是說這不是正常辭職,而是為了逃避責任的“策略性”辭職。這其中也分很多情況,有人是感受到了反腐敗的壓力,覺得原來的工作崗位撈不到什么錢,不如利用職務影響和人脈關系,到企業去拿高薪。有的是在崗位上確有尋租腐敗的劣跡,想要通過辭職來逃避查處。還有一種則更為“高明”,這些人可能在其位的時候沒有實際拿錢,但為相關企業辦了不少事,等時機成熟后,再辭職跳槽讓企業兌現好處,這種被稱為“期權”腐敗。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都能看出,“逃逸式辭職”一方面說明反腐敗壓倒性態勢確已形成,在反腐的磅礴之勢面前,腐敗分子難以招架,他們也明知繼續“等一等”“看一看”都沒有希望了,反腐敗只會越來越嚴,于是只好“逃逸”,從原來的尋租場域中退出。
但另一方面,“逃逸式辭職”也說明反腐敗任重道遠,反腐敗的過程充滿復雜性和長期性,所謂“逃逸”并不是“投降改過”,而是變著法與反腐敗相對抗,希圖通過以退為進等更為復雜的手段保住腐敗利益。尤其是其中一些人還利用現代金融手段,假借“市場行為”掩飾權錢交易本質、采取“層層嵌套”為腐敗披上“隱身衣”,進而發展出新型腐敗,這些都為反腐敗斗爭的策略和技巧提出新的課題。
從這些年的反腐敗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反腐敗整體深入推進,反腐的方式方法也越來越細致具體,更有針對性和條理性了,國企領域的“逃逸式辭職”被重點緊盯,就是一個例子。通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這篇文章能看到,各地已經總結形成了許多制度性經驗,比如利用大數據平臺和數據分析系統,“穿透式”深挖細查涉案人員腐敗問題,重點核查領導干部離職或退休后是否到原業務管轄范圍內企業任職,建立離職前審核制度等。
反觀美西方一些國家,官員離職后去相關大型企業擔任顧問領取高薪,乃是常見現象,我們也都明白,這些企業沒有一分錢是白給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政商“旋轉門”、“逃逸式辭職”在我國被作為腐敗現象緊盯,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反腐動真碰硬,而在這種高壓態勢之下,曾經的腐敗“陣地”節節敗落,反腐敗成果日益鞏固擴大。在反腐敗這場斗爭完全勝利前,我們仍然要牢牢記住那句話,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