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九曲橋畔的南翔饅頭店飄出新一縷蒸籠的白霧,當童涵春堂的藥碾子在研缽里轉出草木的清香,當田子坊守白藝術館的黏土在指尖塑成舞獅的輪廓——27位來自美國的華裔青少年,近日以 “體驗者”與“創作者”的雙重身份,在上海的非遺版圖上勾勒出屬于Z世代的文化印記。這場由“海創黃浦·智匯Z世代”夏令營發起的深度探索,讓傳統技藝不僅停留在教科書的鉛字里,更化作可觸摸、可品嘗、可創造的鮮活體驗。
傳承百年匠心
親手包出“非遺滋味”
午后,27位華裔青少年來到了位于九曲橋畔已有百年歷史的南翔饅頭店。作為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翔小籠因“皮薄、餡多、汁多、形美”而廣受喜愛,是海派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營員們紛紛穿上了圍裙、套上袖套、戴上專業的廚師帽,一下子從學生秒變“中華小當家”,一個個神情專注、躍躍欲試,現場氣氛立刻活躍起來。
在南翔饅頭店的三樓大廳內,幾位師傅現場示范:9克面皮在手中翻飛,21克餡料精準落位,兩根細搟面杖靈巧運作,16道均勻的褶紋層層展開,最后輕輕一提包子頂頭,使得成品更薄、更挺、更美觀——一個外形似寶塔、褶紋勻稱的小籠包便宣告完成。
輪到自己動手時,營員們雖是初學者,卻熱情高漲、投入十足。有的細心打磨、精雕細琢,追求每一道褶紋都近乎完美;也有的發揮“自由創作”精神,只求“把肉包進去不漏就行”,大家時而低頭比對、時而互相點評,氣氛輕松愉快。
營員石泇笑著說:“以前和家人一起包過包子,但第一次使用這么細的兩根搟面杖搟面皮,感覺特別新鮮。”營員盧洣牙佳則一邊展示自己包成“餃子”形狀的小籠包一邊分享:“我們家每年過年都要包上兩三百個餃子,這次感覺就像過年時一樣熱鬧。”
包好小籠包,在師傅的幫助下,每位營員挑選出三個最滿意的“小作品”,送進廚房現場蒸制。十五分鐘后,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出籠上桌,營員們早已等不及,爭相尋找自己的“杰作”。雖然有些小籠包褶子散開、湯汁流出,但大家仍然興奮地一口氣吃光,并由衷感慨:“雖然不完美,但自己做的最好吃!”
走進“國潮中藥鋪”
體驗香草之間的中醫智慧
除了味覺與觸覺的非遺技藝,營員們還走進了擁有240年歷史的中醫藥老字號——童涵春堂,開啟一段沉浸式的中藥文化體驗。
這家始創于清乾隆年間的“國藥老店”,如今已化身為融合中藥房、茶飲鋪與中藥博物館的“國潮地標”。走進童涵春堂四樓的中藥智能體驗館,營員們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定制中藥香包:茉莉花、檸檬草、薄荷、白芍、陳皮等十幾種草本植物整齊排開,空氣中彌漫著中草藥的清香。
面對這些新鮮而陌生的中藥材,不少營員忍不住一一拿起放在鼻前嗅聞,還有人好奇地問:“白芍真的能吃嗎?”甚至大膽地嘗了一口,惹得現場一陣歡笑。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三至四種香料,將其倒入藥船研槽中,再用雙手握緊研磨器,將草藥細細碾碎、裝入小巧的白色布袋,制作出一個個造型簡潔、氣味清新的“隨身香”。
“想把它掛在書包上,據說可以驅蚊。”一位營員認真地說。“我希望它能讓我的衣服有淡淡的中藥味。”另一位同學笑著回應。
從選材、研磨到封包,這段“香草之間”的探索,不僅是一次手作體驗,更是一次與中醫文化的親密接觸,讓營員們在親手調配中,感受到中華傳統醫學中蘊含的自然智慧與溫和哲思。
手作舞獅獅頭
在傳統技藝中激發創造力
夜幕降臨,暴雨短暫洗刷后,營員們在田子坊的守白藝術館繼續他們的非遺文化探索。此次體驗內容是手工制作舞獅獅頭。大家將紅黃黏土一層層包裹在白色泡沫球上,用指尖捏出獅子的眼睛、耳朵與象征吉祥的“獨角”。
創作過程中笑聲不斷,有人一邊搓黏土一邊說:“怎么感覺像下午在揉面團!”還有人調侃:“再加個圓點就是寶可夢精靈球了。”細心將下巴白邊和五官貼好,獅子的神態瞬間鮮活起來。
除了做獅頭,有的營員還“超綱發揮”,用剩余材料捏出兔子、小狗、青蛙等個性小物,創意滿滿。現場的動手氛圍中,華裔青少年們不僅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更用指尖的“塑形”實現了文化的對話與交流。
暖心驚喜收尾
生日快樂送給“特別的你”
正當大家以為這一天的活動即將落幕時,現場忽然響起了溫馨的《生日快樂》旋律。原來,第二天正是領隊石慧的生日。營員們和主辦方提前準備了一個小型生日儀式,為她送上了蛋糕與祝福。
石慧老師顯得既驚訝又感動,她表示“完全沒有想到!只是隨口說了一句明天要和家人朋友簡單聚一聚,沒想到大家這么用心。”這個暖心的小插曲,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受到跨文化夏令營里濃濃的人情味。
從包出第一只小籠包,到完成一頭栩栩如生的小獅子,再到親手制作專屬中藥香包,以及為老師慶生的真情流露,這一天對營員們來說,不僅是一次非遺技藝的學習之旅,更是一次關于文化認同、創意表達與情感連接的難忘體驗。
本次“海創黃浦·智匯Z世代”美國華裔青少年科技創新探索夏令營由上海市僑聯指導,黃浦區僑聯、黃浦區教育局與中國旅美科技協會共同主辦。本次文化體驗活動得到豫園股份、守白藝術的大力支持,營員們深度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親身感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領悟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記者 / 王子吟 王月華
編輯 / 劉曉靜
圖片 / 王子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