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至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強率隊,先后赴湖南省長沙市、江西省南昌市、湖北省武漢市開展城市排水防澇及韌性城市建設專題調研。
在各地舉行的座談會上,調研組與當地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入交流。南昌、武漢、長沙三市分別介紹了各自在優化城市排水防澇體系方面的整體思路、特色做法和面臨的挑戰。各地普遍介紹了將工程治理與智慧平臺應用相結合、提升綜合防澇能力的探索,強調了多部門協同聯動以及信息整合在應對城市內澇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分享了在完善日常維護與應急響應機制、探索長效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劉強副主任在座談中充分肯定了各地的努力,并強調韌性城市建設是支撐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基礎。他指出,必須加快構建“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多層級城市排水防澇體系,通過數字化手段賦能基礎設施的精細化管理和高效運行,切實推動安全韌性與民生保障的深度融合。
調研組深入實地考察了各地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重點項目現場,具體了解項目建設成效和實際挑戰。調研組在長沙重點考察了統籌城區排澇任務的市城區排水事務中心運行模式,探索污水處理與排水管理創新的開福污水處理廠實踐,有效整治內澇的長沙縣星沙收費站積水點,以及經系統性改造后顯著提升排水能力的天心區南湖路隧道項目點等。在南昌,考察點包括根治歷史內澇問題的玉屏東大街積水點治理工程,提升排水調度效率的南昌水業智慧排水綜合管理平臺,以及承擔重要防洪排澇功能的烏沙河泵閘樞紐和前湖電排站等。在武漢的調研行程中,察看了江南泵站運行情況及國家移動排澇武漢基地的應急裝備配置和快速響應能力,調研了集成多源信息的武漢市水務綜合大樓防汛調度指揮中心、杜家臺分蓄洪區竹林湖泵站、武漢市防汛抗旱物資倉庫等。
城市中心規劃設計部相關人員參加調研座談。
微信編輯:今朝
注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