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一所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培育無數人才的學府正敞開懷抱。”在2025吉網高考志愿填報特別節目中,吉林農業大學本科招生工作辦公室教師袁麗麗以這樣的開場白,為考生和家長勾勒出這所省屬重點大學的育人圖景。
自1948年建校以來,該校已發展成為農、理、工、醫、文、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府,今年62個本科招生專業中,23個按專業招生、39個按大類招生,其中機械類專業調整尤為引人關注。
專業設置穩中有新,國家級特色專業矩陣凸顯學科優勢
“今年專業設置總體保持穩定,但機械類中的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更改為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袁麗麗介紹,這一調整旨在更好對接“雙碳”目標下的行業人才需求。
談及特色專業,她特別推薦考生根據興趣方向選擇:“喜歡動物養殖的同學可關注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鐘情植物種植領域的,農學、園藝、植物保護專業是不錯的選擇。”
她進一步補充,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農學、園藝、植物保護、動物醫學、中藥資源與開發等醫藥,以及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生命科學方向專業等,均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歷史類考生可重點考慮農林經濟管理、家政學等專業,這些專業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
“學校還有很多優勢特色專業,建議大家登錄本科招生信息網詳細查詢。”袁麗麗特別提醒。
錄取規則延續人性化設計,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組帶來新選擇
針對考生關心的錄取規則,袁麗麗明確表示:“普通批次繼續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專業(類)志愿間不設分數級差,以‘分數優先’為原則。”
她特別強調,學校承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制定的照顧政策加分,這對享受政策優惠的考生是一大利好。
今年的新變化在于,動物科學中外合作辦學和生物技術中外合作辦學兩個專業被納入同一專業組且可互相調劑。
“考生在報考時可兼顧了解兩個專業的培養方案和就業前景。”關于投檔比例,她解釋道:“平行志愿批次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吉林省普通批次實行100%投檔,服從調劑的考生基本不會退檔。”
此外,除英語專業要求考生語種為英語外,其他專業對單科成績無特殊要求,體檢標準嚴格按照教育部相關指導意見執行。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類招生與卓越計劃構建多元發展通道
“學校構建了學術型與應用型雙軌并行的人才培養體系。”袁麗麗介紹,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針對拔尖學生,實行小班制授課、校院雙導師制及本碩博一體化培養。
“創新班致力于培養農業領域的創新科研人才。”對于更多以應用型為發展定位的學生,學校提供了微專業、輔修學士學位等多元化學習通道,499個實踐教學基地和大面積實驗基地為學生解決農業生產一線問題提供了堅實支撐。
談及大類招生培養模式,袁麗麗詳細解釋:“學生入校后先進行3個學期的通識教育,第3學期根據成績和意愿進行專業分流。”
這種模式不僅強化了學科基礎,更讓學生在深入了解專業后做出更適合的選擇。“曾有一位從植物生產類分流到園藝專業的學生,通過這種模式找到了真正熱愛的領域,如今已在設施農業領域嶄露頭角。”她用實例說明該模式對學生長遠發展的積極影響。
就業升學雙輪驅動,新興農業領域就業支持體系逐步完善
“2024屆畢業生崗位數與人數比達11:1,30%入職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上市公司。”袁麗麗公布的就業數據頗為亮眼。
學校通過舉辦多場雙選會、開設職業發展課程等舉措,為學生搭建就業平臺。在升學方面,34%的學生選擇國內深造,其中25%進入“雙一流”高校。
訪談最后,袁麗麗向考生送上祝福:“希望同學們在志愿填報時遵循興趣導向,吉林農業大學將以豐富的學科資源和優質的培養體系,助力大家在農業現代化的廣闊天地中實現人生價值。”
隨著高考志愿填報工作的展開,這所扎根黑土地的學府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懷揣農業夢想的莘莘學子。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攝影 李煦
攝像 王禹 明鑫睿
制作 王禹
初審:王偉光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