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沙/文
看了下面這個新聞,不少人會挺心酸:母親擺地攤供女兒讀醫學,以為女兒能出人頭地,沒想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和她一樣擺地攤。
作為一個醫學人,我沒感到心酸,而是感覺有點無語。
這是這類家長和家庭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首先,我先查了一下,大連醫科大學是公辦的,但是它的中山學院不是公辦,學費很貴,一年光學費就達2.9萬,5年下來14萬。總共至少20萬。對于普通家庭,費用不低。如果是公辦,可能不到一半。
其次,民辦醫學院的錄取分數偏低,如果按照正常分數,這個女生沒資格讀醫學院。
最后,讀醫學要做好讀研究生讀博士的準備,這個女生是本科畢業,就想挑肥揀瘦,那是妄想。
換句話說,她是用錢換分,一分不僅價值好幾千。又沒讀研。
低分讀醫學院,最大的代價體現在找工作時,公立醫院基本限制民辦學校的學生,醫院又不傻:三甲醫院和三甲醫院不同,本科和本科差別很大。
我估計,這類家長是受過去認知的影響才選擇學醫。窮學醫。
窮學醫,是有個前提的,窮人家的學霸學醫才可以,而不是學渣。
一些家長礙于自己的認知,對醫學誤解很深,無視孩子的情況,哪怕讀這種高價的民辦學校,哪怕是讀專科,也要學醫,而且選的還是醫學院的臨床,最后后悔是必然的。
不少底層家庭讓孩子學醫,是基于過去的認知:學醫不會失業。進不了大醫院去小醫院,去不了小醫院開診所。開診所也比種地強。
在過去,這話有道理,在現在,一點也不正確。
大學擴招,醫學院也擴招不少,醫學就業已經壓力很大。
大醫院的門檻高,小醫院需要關系。
如果既不是學霸,又沒有關系,最后還是別學醫,有讀高價醫學院的錢,不如給他買套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