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ech星球
文|張寧洢
“熬著最晚的夜,吃著最多的養生品”,年輕人一邊“作死”一邊自救的“朋克養生法”,讓養生經濟的發展勢如破竹。
從八段錦到泡腳包,從健康輕食到中藥奶茶,但凡跟養生沾上邊的東西總能火一把。而如今,飲品商家也看到了這一巨大的市場,開始了中式養生水的開發之路,無論是主打祛濕的紅豆薏米水、清熱解毒的綠豆水,還是提氣補血的人參水,都深受廣大年輕“養生愛好者”的青睞。
在可漾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后,2023年初,元氣森林的加入讓這個市場燃起了更大的活力,“元氣自在水”系列也成為了元氣森林自氣泡水和電解質水之后的第三個“十億銷量”單品。
從傳統飲品到新銳玩家,各大品牌紛紛入局,在如此火熱的浪潮中,誰能在養生水賽道大賺特賺呢?
各路玩家紛紛入局養生水
露露告訴Tech星球,她第一次嘗試養生水是在去年夏天,看到身邊同事在喝成瓶的綠豆湯,詢問后才知道是元氣森林的新品。
“我喝完之后,就立刻下單囤了三箱,雖然不能確定具體的養生效果,但它的健康概念確實給了我一種心理上的慰藉。雖然價格比普通飲料貴一些,但是因為有心理滿足感,總會忍不住買來代替水喝。”
一位養生水代理商告訴Tech星球,中式養生水的目標客戶人群,基本是20到35歲的年輕人,他們有養生需求而且對新產品的接受度比較高,愿意嘗試不同口味。養生水多數主打“藥食同源”,從包裝到宣傳都在強化此概念,很多消費者在想喝飲料時會認為這類產品更健康。
相關調研顯示,在“中式養生水”的消費市場中,18至26歲的人群占21.3%,27至36歲則占據了48.6%的比例,兩者合計占據了市場的近七成。
隨著養生水被更多消費者熟知,各大品牌紛紛入局。根據 《2024年中國中式養生水行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中式養生水市場規模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50%。2024年前5個月同比增長94.5%,全年預計繼續高速增長,預計2028年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超88%。
可漾是最早推出中式養生水的品牌,以其萃取提純專利技術推出了主打產品紅豆薏米水,所占市場份額較高,大約占據40%。元氣森林的元氣自在水在2023年推出后增長迅猛,2024年銷售額破10億,占據約58%的市場份額。這兩大品牌就占據了整個市場的90%以上。
而在此之后,新銳品牌好望水的“照顧系列”也展現出了驚人的市場爆發力,產品上市僅半年銷售額便突破億元大關。這一成績在競爭激烈的養生水賽道尤為亮眼:即便是行業龍頭元氣森林,其王牌產品“自在水”系列也用了4個月才達成同等銷售規模,并成為該品牌歷史上增長最快的單品。
同時,傳統飲品巨頭也紛紛下場,譬如,康師傅推出了決明子大麥飲、枸杞菊花茶,統一引進了韓國熊津玉米須、枳椇子等“漢方”植物飲料,北冰洋、農夫山泉、雀巢、東鵬、立頓等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養生水。
但據Tech星球觀察,這些品牌的養生水在便利店或商超里存在感較低,而在一些自助飲品柜里則會擺在較為顯著的位置進行推薦。
盒馬、山姆等零售商也在布局養生水。盒馬與李良濟、同仁堂等老牌中醫藥品牌聯名,在普通養生水的基礎上增加了中藥配方,將常見的中藥藥材做成瓶裝養生水。
嘗鮮者居多,“難喝”導致復購回頭客少
據Tech星球了解,在便利蜂、7-11等便利店,養生水的陳列位置主要集中在貨架的第一排和第二排,通常占據最佳或次佳展示位,位置僅次于持續熱銷的無糖茶飲。在一些便利蜂門店,元氣森林“自在水”甚至被擺放在進店后第一排主貨架的顯眼位置。
便利蜂員工告訴Tech星球,從去年4月份開始,購買養生水的顧客數量明顯增多,尤其是冬天暖柜里的加熱版賣得最好,暖柜里擺放的飲品養生水占比超70%。
不過該產品的復購率并不理想。許多消費者出于嘗鮮心理購買后,往往不會重復購買。畢竟這款飲料定價相對來說還是不低的,除非特別青睞其口味或看重養生功效,否則很難形成長期復購習慣。
在盒馬鮮生新上架的養生水系列中,與中醫品牌李良濟聯名的兩款中藥飲品定價最高,達到4.9元。元氣“自在水”在盒馬的售價為4.5元,比普通商超便利店便宜1元。在新品上市期,多數盒馬門店會在入口處的主展區設置專門的養生水陳列柜,內部展柜也會設置一到兩格養生水專區。
但盒馬工作人員告訴Tech星球,雖然新品上市吸引了很多顧客嘗新,但因其味道較一般飲品來說比較獨特,復購率并不高。部分消費者甚至是因為聽說某些產品“難喝”才特意前來嘗試,真正成為回頭客的僅占少數。
某飲品經銷商告訴Tech星球,他的客戶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區,包括便利店和小商超,據他所知,像可漾、元氣森林等頭部品牌,在一線城市的連鎖便利店覆蓋率大于80%。
根據補貨情況來看,寫字樓附近的便利店周轉速度最快,其中500ml小瓶銷量最好,補貨時間在3-7天,單店日銷量可達30瓶左右,附近的白領午休時間會順手購買,而社區超市周轉速度則相對較慢。
基于目前的渠道表現,養生水品牌線上線下兩手抓,不斷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在線下宣傳方面,元氣森林去年在上海愚園路網紅街區推出了線下限時營業店“水煮工坊”,現場演示養生水的制作工藝,提供自在水系列試飲,并邀請百萬粉絲養生博主現場互動。通過沉浸式體驗強化“古法熬煮”的產品差異化認知,為后續可能的固定門店運營積累用戶反饋。
線上渠道方面,以小紅書為主要突破口,與各大vlog博主和養生博主合作推廣。數據顯示,2024年前5個月,養生水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94.5%,增速遠超其他飲料品類。天貓、京東等平臺,也紛紛設立“中式養生水”專區,搜索量同比增長356%。
定價高,市場兩極分化
從整體市場格局來看,除可漾和元氣森林擁有自建工廠外,市面上絕大多數養生水品牌都采用代工生產模式。
一位飲品代工廠廠商向Tech星球透露,以紅豆薏米水為例,其核心生產工藝為萃取加工,目前代工價格為0.55元/瓶(480ml瓶型)。一瓶480ml紅豆薏米水的整體成本為2.15元/瓶,而一瓶550ml無糖茉莉花茶整體成本為1.55元/瓶(含稅不含運)。
代工廠可提供基礎原輔材料,包括紙箱、標簽、瓶胚、瓶蓋等配套物料的代采服務,但物流環節需品牌方自行對接。該品類最小起訂量為80噸,在原材料齊備的情況下,生產周期約15天。
在原輔材料成本上,養生水產品略高于無糖茶飲。因其采用藥食同源原料,基礎款使用紅豆、薏米等食材,高端款則添加人參等中藥材,采購成本比普通茶葉高。
而從定價來看,養生水的定價通常在4-6元,較定價通常在3-4元的普通無糖茶來說較高,更是遠超其他飲品定價。
因此,養生水生產成本較無糖茶高出約20%。但在終端定價方面,通常較同類茶飲產品溢價30%-50%,整體利潤率仍處于飲料品類較高水平。
由于中式養生水行業技術門檻較低(藥食熬煮萃取)、利潤空間大,因此短時間內涌入了一大批玩家。當前,養生水市場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特征,頭部兩大品牌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他玩家突圍則面臨較大挑戰。
但由于整體市場仍在增長,其他品牌依然能夠分到一杯羹,只是競爭格局和商業模式有所不同,中小品牌正在通過功能細分、區域特色和高端化等方式獲得盈利機會。
譬如,部分品牌推出主打助眠、消腫等功效型更強的產品;廣東新會陳皮水、溫縣鐵棍山藥水,利用本地化原料降低成本;盒馬與李良記的蘋果黃芪水則展現了高端化產品的溢價空間,更有品牌因加入人參等名貴材料,定價高達10-15元。
目前入局的企業在渠道、品牌、銷售能力方面都各有優勢,導致新進入者占據市場產生一定難度,但作為新興市場,仍然還有縫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