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風雨飄搖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名字始終震撼人心——岳飛。他本是河南湯陰的農家子弟,卻用手中的長槍和赤誠之心,在金兵南下的鐵蹄聲中,撐起了南宋半壁江山,書寫下一段悲壯而傳奇的抗金故事。
岳飛出生在北宋末年,自幼習武,尤其擅長騎射和槍法。少年時,母親姚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這四個字不僅是家族的期許,更成為他一生堅守的信念。北宋滅亡后,金兵繼續南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20歲的岳飛毅然投軍,開啟了長達十余年的抗金生涯。
初入軍隊,岳飛就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在多次小規模戰斗中,他帶領士兵以少勝多,名聲逐漸傳開。建炎四年,他收復建康府,這是南宋軍隊首次從金兵手中奪回重要城池,極大鼓舞了抗金士氣。此后,岳飛組建“岳家軍”,這支軍隊紀律嚴明,流傳著“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口號,深受百姓擁護。
紹興四年,岳飛第一次北伐,成功收復襄陽六郡,這是南宋建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收復失地。他的軍事指揮風格靈活多變,擅長根據戰場形勢制定戰術。面對金兵的“拐子馬”“鐵浮屠”等精銳騎兵,岳飛讓士兵持長刀、大斧,專砍馬腿,打破了金兵不可戰勝的神話。在郾城之戰中,岳飛僅率背嵬軍八百騎兵,便沖擊金兵一萬五千精銳,殺得金兵丟盔棄甲。
然而,岳飛的節節勝利卻讓南宋朝廷心生不安。當時的宋高宗一心只想與金國議和,以宰相秦檜為首的主和派,更是視岳飛為眼中釘。紹興十年,岳飛正準備乘勝追擊,收復中原,卻在一天之內收到十二道金牌,被勒令班師回朝。他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于一旦!”回到臨安后,秦檜等人誣陷岳飛謀反,將他投入大牢。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岳飛在大理寺內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年僅39歲。
岳飛雖然離世,但他的抗金事跡,展現了中華兒女抵御外侮的堅定意志;他“精忠報國”的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回望那段歷史,人們依然能感受到岳飛用熱血和生命,在動蕩年代里書寫的忠義與擔當,這股力量穿越時空,始終激勵著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