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傳統認知里,癌癥似乎是中老年人 “專利”。可近年來,甲狀腺癌卻悄然盯上了越來越多年輕人。據國家癌癥中心相關報告,甲狀腺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愈發年輕化。曾經,甲狀腺癌高發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階段,如今,二三十歲年輕人確診甲狀腺癌的病例屢見不鮮。那么,為何年輕人會被甲狀腺癌盯上,是不良生活習慣、環境因素,還是檢測技術進步帶來的?
甲狀腺癌,究竟是啥?
甲狀腺,位于頸前部,形狀似蝴蝶,是人體最大內分泌器官,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調節體溫、心率、胃腸功能等生理活動,堪稱 “人體發動機”。而甲狀腺癌,是一種起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是近 20 年來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也是頭頸部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年輕人被盯上,原因幾何?
不良生活習慣是 “元兇”?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不少人養成了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熬夜,打亂人體生物鐘,導致內分泌失調,影響甲狀腺激素正常分泌。甲狀腺激素分泌失衡,干擾身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生理過程,增加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癌的發生風險。
還有些年輕人飲食不合理,碘攝入過量或不足、常吃油膩辛辣食物。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重要原料,碘攝入過多或過少,都會干擾甲狀腺激素合成與分泌。長期食用油膩、辛辣食物,加重胃腸道負擔,影響營養吸收,降低身體免疫力,還可能對甲狀腺組織產生不良刺激,促使甲狀腺疾病發生。
另外,長期缺乏運動,身體免疫力下降,新陳代謝減緩,脂肪堆積,體重增加,影響身體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甲狀腺正常功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年輕人面臨工作、學習、生活等多方面壓力,長期處于高壓狀態,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體內內分泌系統,導致激素水平失衡,使得甲狀腺細胞更容易發生病變,增加甲狀腺癌發病風險。
環境因素在 “作祟”?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電離輻射機會增多。長期暴露在電離輻射環境下,如接受頻繁 X 光、CT 檢查,或從事放射性物質相關工作,會對甲狀腺細胞造成損傷,增加患甲狀腺癌風險。電離輻射破壞甲狀腺細胞 DNA 結構,導致基因突變,突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正常細胞就可能轉化為癌細胞。除醫療檢查和職業暴露,日常使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也會產生一定量輻射,長期、頻繁接觸,同樣可能對甲狀腺健康產生潛在威脅。
除了輻射,環境污染中的一些化學物質、重金屬,也可能影響甲狀腺健康。有多種激素或重金屬可進入人體,直接損害甲狀腺,影響甲狀腺激素在肝臟中的正常轉化,或阻止甲狀腺激素與細胞受體充分結合,影響甲狀腺健康。
檢測技術 “背鍋”?
不可否認,現代醫療技術進步,讓甲狀腺癌診斷更便捷、準確。甲狀腺超聲檢查普及,能發現 2 毫米的結節,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穿刺技術的進步,也提高了甲狀腺癌檢出率。再加上現在年輕人健康意識提升,重視體檢,體檢項目往往包含甲狀腺 B 超,做檢查的人多了,甲狀腺癌檢出自然也多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甲狀腺癌在年輕人中 “被發現” 的概率增加了。
醫生結語
甲狀腺癌盯上年輕人,并非單一因素導致,不良生活習慣、環境因素、檢測技術進步都在其中起到作用。雖然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但大部分甲狀腺癌預后較好,尤其是乳頭狀癌,術后 5 年生存率可高達 97%,前提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所以,年輕人要重視自己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良好心態,減少電離輻射暴露。同時,定期體檢,關注甲狀腺健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健康是奮斗的基石,從現在起,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