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記者李禾)記者6月30日獲悉,生態環境部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在會上說,2024年,我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83.7%,較2020年提高6.3個百分點;2025年春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繼續穩中向好,重點監控的2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連續四年消除“不健康”狀態,不少海灣“顏值”提升、“氣質”改善,“水清灘凈、魚鷗翔集”逐步成為常態。
美麗海灣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在海洋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重要載體。
圖為廣東汕尾紅海灣。新華社記者 陳朔攝
根據2024年印發的《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將重點建設海灣從50個擴大到110余個,并在廈門、秦皇島等7個沿海城市探索推進全域美麗海灣建設,推動美麗海灣建設擴面、提質、增效。
張志鋒說,截至目前,全國283個海灣中已有159個海灣出臺了美麗海灣具體建設方案。生態環境部在全國范圍內遴選確定了三批共31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總結凝練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創新經驗模式和做法。
在海洋執法方面,中國海警局執法部副部長鄭云說,中國海警局運用科技力量,促進海上執法模式的轉型升級。其中,“海陸空天”立體監管模式初見成效,定期推送衛星遙感疑點疑區,利用直升機、長航時無人機等開展執法飛行190余航次,發現問題線索160余條。上海海警局融合運用傾廢船舶監管、海域智能監控等平臺,對轄區內的傾廢船舶以及海纜保護區內的航行船舶實施動態監管;廣東海警局推廣應用便攜式海洋資源環境執法終端;山東海警局探索構建“行動控制、信息交互”人機協同模式,利用無人機等開展精準巡查,海域海島和海洋傾廢執法效率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十五五”時期是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關鍵階段。張志鋒說,“十五五”時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將更注重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提升,更注重公眾生活品質和環境安全保障,更注重制度機制創新和科技賦能等。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