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2026款啟辰大V(參數丨圖片)正式上市,起售價6.98萬元,用一套“不是靠低價贏市場”的組合拳,重新定義了什么叫真正懂中國家庭的SUV。
在價格戰內卷如潮水般反復拉鋸的今天,車企要想在10萬元以下市場站穩腳跟,不再是“誰更便宜”這么簡單,而是“誰更聰明”。2026款啟辰大V的改款,不靠堆料嘩眾取寵,而是一次精準識別用戶訴求后的“識趣式”煥新:哪里痛點,哪里補;哪里空白,哪里上。
起售價定在6.98萬元,看似只是個“價格優勢”,實則是啟辰跳出價格戰的第一步。這款車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那個數字,而是數字背后“用得上的配置+真實的體驗感”的組合拳。
性價比不是喊出來的,是每天開出來的
我們常說“動力夠用就好”,但問題是——現在7萬級的車,連“夠用”都常常被打了折扣。啟辰大V沒有這樣含糊。它搭載一臺1.5T發動機,最大馬力190匹,最大扭矩260牛·米,賬面參數幾乎追平不少自主品牌10萬元以上的高配車型。關鍵是它背后那套日產動力調校邏輯,夠平順、夠穩,實際開起來比數據更容易被感知。
這臺發動機搭配的CVT變速箱,在日常通勤和城市路況下能做到油門響應快、平順性高,沒有小排量+干式雙離合那種“沖一下、頓一下”的緊張感。更重要的是,WLTC工況下百公里油耗僅7.1L,真實使用下來,一公里不到五毛錢,是能讓“算賬人群”安心下訂的實用表現。
底盤部分是被很多用戶忽視的盲點,但啟辰沒有含糊。5連桿獨立后懸,這不是單純拿來撐門面的配置,而是真正提升行駛質感的硬實力。在過彎、壓井蓋、過減速帶的場景中,它都比扭力梁或者雙連桿更有韌性和支撐感,而這,恰恰是長期用車中能拉開體驗差距的地方。
年輕家庭要的是“有用的高配感”
這套思路也體現在配置上。啟辰大V沒有用花哨去吸引“看一眼就沖動下單”的人,而是選擇了“用得著”的配置一項不少地給足:540°環視影像、透明底盤、前后雷達全系標配。不分新司機老司機,都能在停車、挪車、狹窄會車時減少誤判和剮蹭,是真正讓人省心的配置。
更懂家庭需求的是它對“行車場景”的細化。比如高配車型標配的行車記錄儀,不需要額外走線、不用自己找安裝點,一體化集成,避免了“買完車還要拆車”的煩惱;還有那套V-Link車機系統,語音指令精準,導航、音樂、遠程控車都打包完好,10年基礎流量+1年娛樂流量也解決了大多數人對“用車成本”的后顧之憂。
所以你看,這車的配置不是“堆出來”的,而是“選出來”的,既有性價比的體面,又有家庭用車的實感。
設計不浮夸,但看得順、用得久
設計層面它也沒想“博眼球”。啟辰大V延續的是V-Galaxy家族設計語言,不走夸張路線,卻在尺寸上做足文章——1917mm的車寬、1.18的寬高比,帶來視覺上的厚重感和車內的寬敞感。
而天幕才是真正的細節殺器:1.7㎡超大面積,配合99.9%紫外線隔絕率的低輻射玻璃,不只是讓你“曬不到”,更是能在長途旅行時大大緩解車內悶熱感。這在家庭用戶——尤其后排經常帶娃的場景里,是極具說服力的加分項。
從整體內飾布局、儲物空間到駕乘體驗,它都沒有走“炫技”那條路,而是沿著“好用”的邏輯把每一個觸點優化得剛剛好。
它不是在和國產卷,而是在搶合資的蛋糕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啟辰又來和長安、吉利、哈弗們卷配置了。但如果你把它當成自主系卷王之一,其實就錯了。
它的真正對手,是那些還在用“品牌光環”標價的老合資,比如本田XR-V、豐田奕澤這一類。他們仍在使用扭力梁非獨立懸掛、8英寸中控屏和入門配置簡陋的動力系統,賣著10萬元起跳的價格。啟辰大V此番7萬級起步,還能給到“底盤+動力+智能”的三重均衡,說它打的是“降維打擊”并不過分。
更有意思的是:啟辰的出身本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產自主”,它背靠日產技術體系,很多底層調校思路仍有合資味道。這也意味著,它以更接地氣的價格,把過去合資才有的行駛感、可靠性和用車體驗普及給了更多家庭。
寫在最后:
啟辰大V不是那種你一上車就被“黑科技”驚艷的產品,但它是那種開上一周你就會發現:“原來車不需要復雜,靠譜、好開、舒服,才是日子里的硬通貨。”它可能是目前10萬元以內,最適合一家人安穩用上五年、十年的選擇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