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漳白話-區懷瑞《玉陽稿》卷一之十九度門禮秀師塔 閱玉泉志貽梁大云
《玉陽稿》八卷,首二卷為詩歌,后六卷為文章。明末佛山高明區懷瑞在當陽任職期間,鑒于當陽的歷史地位與現狀,創作了大量反映社會現實、表達人文關懷的詩作與文章,這些作品后來被整理成《玉陽稿》。
度門竺干西,經律森靈鷲。東來九萬里,震旦標一秀。
中分黃梅枝,卻掛堆藍岫。澗玉注遠香,蓮花遞相覆。
石窌久巳荒,鐙幢宛然舊。拂拭匪在今,舍筏無先后。
岐別極恒沙,得悟超塵漏。愿以此鷇音,化作千獅吼。
白話文解釋:
度門位于竺干(古印度)的西方,那里的經律如同靈鷲山一般莊嚴高聳。秀師從遙遠的東方,歷經九萬里路程,來到此地,如同震旦(中國)標出的一顆獨秀。
他中分黃梅枝,卻將其掛在堆藍山上,寓意著佛法的傳承與弘揚。澗中的玉泉流淌出遠播的香氣,蓮花層層相覆,象征著佛法的純凈與高尚。
雖然石窌(可能指神秀師的塔或修行處)已經荒涼已久,但鐙幢(佛教中的燈與幢,象征佛法)卻依然宛然如舊,彰顯著秀師的佛法修為歷久彌新。拂拭并非只在今日,而是時時刻刻,舍筏(比喻舍棄修行中的依賴)也無先后之分。
神秀師的悟境如同恒沙一般無邊無際,他超越了塵世的漏習,達到了極高的境界。我愿以此微薄的鷇音(小鳥的叫聲,比喻自己的淺薄之見),化作千獅吼(比喻宏大的佛法之聲),傳播神秀師的佛法與悟境。
陵谷道屢遷,煙嵐本無主。九丘禹跡書,奧杳供裒取。
西探玄圃巒,東盡蓬萊塢。弱水阻且深,今已揚塵土。
神飛脈望編,目洞嫏嬛府。我來牧雨工,叱馭沮漳滸。
遘茲圖典成,如聽鈞天譜。釋子記事珠,居士開山斧。
椽筆豈有靈,乃以夸簪組。勿使峱間人,寄佞于隆古。
白話文解釋:
山陵和山谷的道路屢次變遷,煙嵐霧氣本就沒有固定的主人。九丘之上記載著大禹的足跡,那些深奧隱秘的歷史供我們搜集和取用。
向西探尋玄圃的巒峰,向東則直達蓬萊的仙境。曾經那弱水阻隔且深邃,如今卻已經揚起了塵土,變得不再神秘。
我的思緒飛揚,如同翻閱著脈望編(一種傳說中的仙書),目光則洞穿了嫏嬛府(傳說中的藏書之處)的奧秘。我來此如同牧雨之工,叱馭沮漳之滸,掌握著自然的力量。
當我遇到這部《玉泉志》的圖典完成時,仿佛聽到了鈞天廣樂的樂譜,感受到了前人的智慧和才華。釋子用記事珠記錄著歷史的點滴,居士則開山劈石,創造著新的篇章。
椽筆(大筆)并非有靈,但它卻能被用來贊美和夸耀簪組(古代官員的冠飾,代表身份和地位)。我們不要讓峱間的人(可能指偏遠或后世的人),只寄托于對隆古(遠古)的佞媚和虛幻的贊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