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佛家的教義,總離不開“惜?!倍?,老輩人常念叨“一粒米大過須彌山”,說的是信眾布施的每一粒米都帶著心意,需要好好珍重??勺罱轿魑迮_山演教寺發(fā)生的一件事,卻讓不少人看了直搖頭——一段視頻里,有僧人對著供桌上的大米罵罵咧咧,最后一把拎起來扔到了殿外,這場景跟咱們印象里出家人的樣子差得有點遠。
事情是6月26號在演教寺天王殿發(fā)生的。穿黃衣服和灰衣服的兩個僧人不知怎么就吵起來了,灰衣的問“這是什么規(guī)矩”,黃衣的張口就來“放到廟里就跟你沒關系”。周圍香客一看有爭執(zhí),都圍過來看熱鬧。就見黃衣僧人指著供桌上的米,一臉不耐煩地嚷嚷:“這是你種的糧食嗎?跟你有啥關系?”說著就把米拎起來,當著大伙兒的面扔到了殿門外,嘴里還不停罵罵咧咧,嫌這米是陳米,好像香客辛辛苦苦買來的供品,在他眼里就是占地方的東西。旁邊有個穿藍衣服的阿姨,看著有五六十歲,趕緊把自己剛供上的真空包裝米拿下來,生怕被一起扔了?;乙律藥桶⒁贪衙滋岢鋈?,還勸黃衣僧人別這樣,結果對方壓根不在意,說“這種老陳米糧倉里有的是”,還埋怨灰衣僧人干活不利索,讓香客的車堵在門口。
這事兒被香客拍下來傳到網上,評論區(qū)一下子就炸開了鍋。好多人看視頻里僧人這態(tài)度,覺得太沒分寸了。有網友說:“就算放錯地方,好好拿過去不行嗎?扔出去的是大米,砸壞的可是香客的虔誠心?!边€有人提到佛家說的“善緣”,覺得扔掉供米就是丟掉了善緣,這哪兒像出家人該干的事。更有人直接質問:“天災人禍的時候,有哪個寺廟捐過一分錢?”這話一出,底下好多人跟著點頭,說自己去過不少寺廟,感覺現在商業(yè)化太嚴重,跟“慈悲為懷”越來越遠了。
寺廟后來回應說,供米得統(tǒng)一放在文殊殿外,香客沒遵守規(guī)矩才放錯了地方。還解釋說灰衣僧人是外來的,黃衣僧人是本寺的,因為對方沒按規(guī)定擺放才起了沖突,現在已經按寺規(guī)“遷單”處置,就是把人開除了??蛇@回應沒讓大家信服,有人琢磨著“遷單”到底啥意思——按說這是挺重的處罰,可實際操作中,僧人離開后還能去別的寺廟掛單,這不就跟換個地方上班似的?有網友吐槽:“這處罰跟鬧著玩似的,根本沒誠意?!?/p>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后面又有人出來“爆料”,說灰衣僧人常以“寺里施粥缺糧”為由,在山門外賣高價米,供完了又拿出去賣,寺里人早看他不順眼了。還有香客說,演教寺現在不缺米,每天都給香客提供免費粥,還在門口裝了喇叭,提醒大家別買那些高價米。可這話一說,又有人反駁:“就算灰衣僧人有問題,黃衣僧人罵人扔米就對了?出家人不該先管好自己的脾氣嗎?”
這事兒聊著聊著,就扯到了寺廟商業(yè)化的老話題上。有人說去靈隱寺添油,添20塊錢還被嫌少;有人提到五臺山有些地方,香客供品稍差點就被嫌棄,跟“眾生平等”完全不沾邊。不過也有人舉例子,說遼寧大悲寺不收門票、不設功德箱,洛陽白馬寺僧人自己種地,初一十五免費施粥,這才是大家心里的佛門凈地。
你說這事兒鬧到現在,到底誰對誰錯?其實大伙兒生氣的,不是一粒米的事兒,是覺得那份本該清凈的信仰被染上了塵俗氣。就像網友說的:“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須千里拜名山?!迸c其花心思琢磨供品貴賤,不如回家多陪陪爹媽實在。當然,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像大悲寺那樣堅守清規(guī)的地方還是有的。只是希望寺院能真把“惜?!倍址旁谛纳?,別讓香客的一片心意,最后落得個被隨手扔掉的下場。咱看事兒也得多個心眼,別光看視頻斷章取義,可要是真有僧人把佛門當成生意場,那這事兒可就該好好說道說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