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到2025年,30年光陰里,邢少云的雙手從顫抖著不敢直接觸碰患者,到能赤手為潰瘍深可見骨的傷口清創包扎。作為海南省第五人民醫院皮膚康復科護士,她用三十年堅守,在麻風病防治最前沿書寫了“以心換心”的醫者擔當。
草棚泥瓦間的青春抉擇:從恐懼到守護
1995年盛夏,21歲的邢少云從衛校畢業,被分配至海南省最大的麻風病醫院。當時的病區僅有草棚、泥瓦房和兩棟三十年代的危樓,醫護人員需穿戴厚重防護服,與患者保持三米距離。“第一次給患者送藥,他們躲在門后,不敢接藥的手讓我突然意識到,他們比我更怕。”她回憶,患者因手足畸形刻意避讓的身影,徹底擊碎了她的恐懼。
從青澀護理員,到主動打破隔離衣隔閡的“知心人”,邢少云用十五年完成蛻變。2010年,她首次赤手為老人包扎傷口,那位多年閉門不出的患者淚流滿面:“幾十年沒人敢握我的手。”
如今,她的團隊將病區潰瘍率從28%降至5%以下,用創瘍再生醫療技術讓數百名患者避免截肢。
苗嶺深處的“移動診所”:技術下沉與心靈救贖
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市縣的麻風院村,邢少云曾目睹患者因誤解自行護理傷口、醫護人員將藥品丟在門口的場景。2004年起,她帶隊開展“麻風病人難愈合創面救助行動”,每月深入13個麻風院村巡診,建立微信群動態跟蹤病情,4年救助患者198人次,創面有效率達93%。
“87歲的徐阿公雙目失明,雙足潰瘍嚴重,我們換藥、照光、按摩整整一年。”邢少云說,老人痊愈后哽咽著說“你們比親生兒女還好”,讓她讀懂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她還推動建立全省麻風老年護理服務體系,為休養員申請到每月不低于1130元的生活補助,用制度保障溫暖晚年。
榮譽背后的初心:共產黨員的“麻風答卷”
作為23年黨齡的黨員,邢少云先后獲得南丁格爾獎章、白求恩獎章等榮譽。“這些不是個人勛章,是團隊和患者的信任。”她帶領的“邢少云紅十字志愿服務隊”三年開展服務45次,培養35名基層麻風護理骨干。在她看來,共產黨員的使命就是“走進被遺忘的角落,讓生命重新開花”。
2024年,海南省新發麻風病患者人數為0。邢少云的下一個目標是完善早期篩查體系、消除社會歧視。
“當最后一位患者能坦然走在陽光下,我們的堅守才算圓滿。”她說,三十載未松開的手,握住的不僅是患者的信任,更是一名醫者對生命的承諾。
(中國日報社海南記者站 陳博文 | 肖瀟)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