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開始上小學起,基本人手一本《新華字典》,然而就是這樣一本“語文的敲門磚”,近日卻被爆出有傳遞不良價值觀的嫌疑。
在最新一版的新華字典中,“累”第二聲的造句中寫道:“孩子小,成了累贅”,被部分網友質疑……
隨后更有網友扒出,這句話并不是空穴來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網友們之所以質疑最新版《新華字典》中“累”第二聲關于累贅一詞的造句,是因為在1992年版《新華字典》中,對“累贅”的解釋僅為“多余的負擔”,并沒有和孩子掛鉤。
對于有孩子的父母,更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孩子都是未來的希望,怎么看怎么想,都很少會有人認為“孩子是累贅”。
于是7月1日,針對網友們的質疑,《新華字典》出版方表示正在討論這個問題。
隨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回應稱,關于《新華字典》組詞爭議的問題,幾年前就有討論過。
“累贅”一詞作為負面詞被收錄在其中是情理之中,但詞語的造句意在傳達給學習者正確的含義,其真正傳達出來的是否符合當今主流價值觀?還有待考究。
事實上,“孩子是累贅”這句爭議性如此大的一句話,曾經出現在中國大文豪魯迅先生的筆下。
1932年11月7日,魯迅先生在給山本初枝的信中寫道:“孩子是個累贅,有了孩子就有許多麻煩?!?/p>
很多人看到魯迅竟還寫過這樣的言論時,或許會感到非常詫異,但其實他的這一表述還需要回歸到他所處的戰亂動蕩年代的特定背景下。
上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中年得子,而自己的身體狀況欠佳,再加之時局動蕩,他被生活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
于是在對朋友的私人信件中傾訴了這一壓力,并沒有在公開場合宣揚過這一觀念。
還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寫下“孩子是累贅”后,更是寫道,“近來我幾乎終年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撫育。換言之,這是報應,也就無怨言了?!?/p>
孩子究竟是不是累贅?這個問題是主觀的,不能保證每個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但我相信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父母們既然選擇生下自己的孩子,就肯定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會對孩子的一輩子負責到底,哪怕窮哪怕麻煩,也會撫養他愛他,因為都是自己的選擇。
再回到《新華字典》本身,其實這已經不是《新華字典》第一次被指“例句不當”了。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報道顯示,2023年12月,某網友發視頻稱起訴《新華字典》,他稱《新華字典》中釋義“玩弄女性”“腰里別著一支手槍”等涉嫌違反出版管理條例。
這些字詞之所以引發爭議,也證明了文字的影響力在大眾心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尤其是對于學齡的兒童而言,新華字典相當于一位語文啟蒙老師,這些有歧義的字句有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此,網友們也紛紛表示,這種情況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有網友表示,負面詞不代表可以隨便舉例,讀者質疑的不是詞,而是舉例不當,語言研究所這個回應缺乏說服力。
還有網友表示,這些有爭議的詞句可能會對我們的文化和思想產生不良影響,這種影響會是潛移默化的,該重視起來了。
于是面對公眾如此大的關注度,國家開始出面整治,就在昨天,權威媒體公布了相關消息!
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爆出這樣的消息,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近年來《新華字典》以及各類官方教科書引發的爭議,是否存在有讓你惡意編纂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材料的“毒教材”嫌疑。
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覷,文化滲透力更是一把“利刃”,甚至能影響人們的意識形態,思想甚至是行為,而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是針對懵懂無知的孩子們,更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但大眾在合理監督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也許這些有爭議的詞句的確存在一丁點的問題,但也不乏有人利用這一行為刻意放大事實,博取眼球。
早在此前,就有法律專家和語言學專家曾表示,網友起訴《新華字典》這一行為可能是出于對出版物內容的關注與對未成年人的關心。
但其判斷是非專業的、不客觀的,大家關心權威出版物、愛護孩子,這都沒錯《新華字典》作為大家常用的工具書,也確實需要不斷更新,做得更好。
但字典的任務是全面反映語言真實的樣子,就像一面鏡子,因為生活里有好話,也有壞話、難聽話。
字典把這些負面詞句收進去,也不代表編字典人同意或者鼓勵這些話的意思,恰恰相反,收進去是為了讓大家明白這些詞到底是什么意思,知道它們代表的是不好的事情,避免亂用或者上當。
如果看到字典里有“小孩是累贅”這種話,就說編字典的人立場有問題,這反應會不會過于極端了呢?
《新華字典》作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知識的起點,承載著漢語的規范和精髓,是我們理解母語,運用文字的堅實基礎,它貫穿了無數中國學子的求學生涯。
因此,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去督促它進一步完善,但在我們合理表達觀點的同時,也一定要保持理智,要加以甄別,別被人收了智商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