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7月2日電(記者袁慧晶 潘曉菁)位于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的于都河,是紅軍萬里長征渡過的第一條河,被稱為“長征第一渡”。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各部隊在于都河以北地區集結完畢。從17日開始,中央紅軍主力及中央、軍委機關共8.6萬余人,踏上戰略轉移的征途,開始了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場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偉大遠征,為中國革命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如今,這些紅軍的后代們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于都縣長征源合唱團,以紅歌傳唱的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圖為于都縣長征源合唱團正在演出。新華社發
“誰能想到,我們不但唱響了于都,還唱出了江西、唱向了全國?!遍L征源合唱團團長鄒偉民說,在縣里的支持下,合唱團組建于2010年,成員多為來自各行各業的紅軍后代。合唱團已從最初的120人發展到如今的189人,在貴州遵義、陜西延安、甘肅會寧等全國17個省34個城市公益演出692場。
走過大江南北,這支“草根”團隊演唱最多的曲目就是《長征組歌》。“紅軍夜渡于都河,跨過五嶺搶湘江……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繼殺虎狼……”紅軍后代、首任團長袁尚貴像很多合唱團成員一樣被這部作品震撼,“每次唱到這幾句,都能感受到當年紅軍戰士堅定的革命信念,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以及于都河對于長征的特殊意義?!?/p>
圖為于都縣長征源合唱團在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紀念碑前演出。新華社發
袁尚貴回憶說,剛開始沒有場地,任何一塊可以容納合唱團成員們站立的地方就是排練場;沒有報酬,大家憑著一腔熱血用湊出來的時間排練。
“90后”黃悅鑫的本職工作是一名教師,已加入合唱團義務演出10年?!傲x務演出只是一件小事,但能把這么有意義的小事堅持做下去,就是在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黃悅鑫說,義務演出已經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常常向學生分享長征故事和自身感悟,希望他們從小厚植家國情懷。
圖為于都縣長征源合唱團正在演出。新華社發
在觀眾眼中,這支從于都河畔走出來的“紅軍后代”合唱團對長征有著更深的理解,他們的生動詮釋也更直抵人心。
易克美2015年加入合唱團,她家里有三位紅軍爺爺。“這些年,我至少參與了五百多場演出?!币卓嗣勒f,這種用歌聲來傳承長征精神的方式,讓她感覺離三位爺爺更近了,而紅軍烈士被銘記才能“永遠活著”。
依然擔任名譽團長的袁尚貴告訴記者,如今長征源合唱團的基本工作經費已被縣里列入財政預算保障,但來自紅軍后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是團隊15年來堅持公益演出的生命力。
合唱團成員如今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到長征百年的時候,完成1000場以上的《長征組歌》的義務巡演。(視頻制作:潘曉菁 蔡運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