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云社的喜慶不斷傳來。
郭德綱老師剛在新加坡接受了鳳凰衛視和鳳凰網的采訪,不久后,網上又出現了德云鼓曲社聚餐的照片。
從分享的照片看,滿滿兩桌子的人,現場氣氛溫馨又融洽,一張張笑臉都像花兒一樣燦爛。
在這兩桌里,每桌坐著十個人,離鏡頭最靠近的那一桌,坐滿了熟悉的面孔。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劉哲,因為他離鏡頭特別近,又胖一點,所以一張臉特別顯眼。
當然,大家也都注意到劉哲,主要是因為他和張鶴擎搭檔,后者是德云社的新星。
而劉哲在德云社的時間比張鶴擎長,但大家真正熟悉他,還得從張鶴擎開始看起,因為他曾經的搭檔不太出名。
既然大家都關注劉哲的搭檔,自然就想看看張鶴擎,結果因為他站得遠,只能模糊看到身影,但他那個手勢特別有趣,倒是讓人一眼就認出來。
因為他那桌離得遠,影像模糊,而劉哲這一桌的成員,幾乎都是熟悉的面孔。
他們主要是鼓曲社的成員,包括陶婉嵐、張婉怡、朱婉蝶、朱婉璐、田龍啟等,都是德云鼓曲社的骨干力量。
雖說這只是一張平凡的聚會照片,但它傳遞出不少信息:一是德云社的業務很火,演出都跑到海外新加坡;二是鼓曲社培養出的年輕才俊不斷涌現,他們就像清晨的太陽那樣充滿朝氣,真正讓主流圈感到忌憚。
記得有人說過,人多力量大。
北京德云社人才濟濟,弟子們按照階梯式培養,云鶴九霄也都各展所長。
曾幾何時,德云社遭到主流眼中的排擠,被視為“洪水猛獸”,他們想盡辦法想把德云社扼殺在萌芽階段。
但郭德綱卻像只堅韌的小強,帶領德云社一路堅持走來,雖然坎坷不斷,但如今才有這份輝煌。
德云社能越做越大,除了郭老師的才華,最重要的還是他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
人才是他們不斷前進的階梯。
反觀那些主流演員,漸漸都變得老態龍鐘。
這個圈子里,年紀大有優勢,但也限制了行業的成長。
年輕人更有創新精神,敢于嘗試新東西,帶來了無限活力。
作為一名德云社的粉絲,我也想提醒主流界:與其在那兒害怕,不如聯合起來,共同為傳統曲藝努力。
與其懼怕德云社,不如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一起推動中國的傳統表演藝術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