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革命的老前輩,孫先生的忠實信徒,你參加共產黨的請求黨是歡迎的。但為方便工作起見,以暫不參黨為宜。”
1930年,在白色恐怖隨處可見的上海的某個角落,中共上海地下黨負責人李克農如此答復一位向他提出參黨請求的國民黨軍官。
李克農告訴他,今后參黨的機會有很多的,我們黨難得有一個雖然不是黨員但又一心為黨工作的同志和朋友,若今后有黨需要他做的事,有他認為對黨有利的事情,還請他盡力去做。
這位國民黨軍官把這一次的談話當成黨對他的指示,也當成他對黨的承諾。
后來果然救下了9萬紅軍。
然而,這位國民黨軍官——莫雄的真實身份少有人知悉。
開國后,因為誤會,他險些被處以死刑,好在關鍵時刻毛主席點明了他的身份,稱他是“紅軍的恩人”。
棄暗投明
在早期的國民黨內部,莫雄作為革命的老前輩,資歷老而且社交廣,具備一定的影響力。
那個時候,蔣介石深受孫總倚重、在黨內漸漸嶄露頭角,莫雄受到孫中山的影響,又被蔣介石表現出來的“純粹的軍人形象”所迷惑,一度對他很有好感,甚至曾冒死將被圍困的蔣介石救出。
只是,后來莫雄也遭到了蔣介石的迫害,這才明了他的虛偽和殘暴,為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棄暗投明,產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想法。
莫雄1891年出生在廣東英德一戶貧農家庭,6歲那年,其生母的離世更給這個家庭帶來了重創。
除了要忍受喪母的痛楚外,莫雄和其他成員一起,也要為這個家庭的運轉付出更多的努力。
莫雄只在家鄉讀過3年私塾,勉強識字后就因再付不起學費而主動退學。
這之后,他放過牛,到銀鋪當過學徒,到木鋪做過雜工,13歲那年,還在一個同鄉的引薦下,到廣州的一個天主教堂當起了伙夫。
這份背井離鄉的工作,恰恰為莫雄改變命運埋下了伏筆。
原來,在廣州天主教堂當伙夫期間,莫雄不僅受到了天主教堂神學生的輔導,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之后還積極閱讀了不少歌頌民族英雄的書籍。
就在他熱血沸騰、立誓要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時候,恰逢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革命黨人正在廣州做著推翻清朝腐朽統治、建立三民主義的新中國的積極宣傳,莫雄受到感召,立刻趕去申請加入。
那時,莫雄只有16歲,革命黨人見他年紀尚小,本不想同意,但在他展現了粗壯強健的身體和一身好功夫之后,他們決定破格吸收他為會員。
就這樣,莫雄也成了中國同盟會的一員,之后按照同盟會指示,打入新軍策反,又參加了廣州起義,在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之后,他也參加了聲勢浩大的“討袁運動”,在孫中山率領的“援閩粵軍”中擔任連長一職。
值得提到的是,比莫雄年長4歲的蔣介石這個時候擔任的職務是支隊參謀。
莫雄在戰場上很好地展露了他出色的軍事天賦和才能。
多次以少勝多的戰績,讓他頻頻受到上司的贊賞,粵軍回粵后,莫雄就被提升為中校營長。
而他所在的粵軍第二軍第四師第四獨立旅還被安排擔任孫中山大本營的警衛工作,莫雄因此有了很多機會聆聽孫中山的革命演講,對孫中山更是信服和崇拜。
1922年,莫雄因為討伐軍閥吳佩孚、討伐陳炯明叛軍有功,得到了孫中山和賞識和信任,并因此與多位風云人物——廖仲愷、張民達、蔣介石、許崇智等人建立了較為親密的關系。
其中,莫雄還對蔣介石有救命之恩。
當時北伐軍興師討伐軍閥吳佩孚,蔣介石作為大本營參軍兼粵軍第二軍總參謀長,負責大本營留守工作,卻遭到包圍被困城中,危在旦夕,關鍵時刻,莫雄帶了兩個營冒死將蔣介石救出。
兩人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結下了非凡的交情
蔣介石是一個很會做表面功夫的人
當時他深受孫中山倚重,對外卻一直謙遜有禮,始終表現出對孫中山的徹底服從,并且,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從不飲酒抽煙,也未有過嫖賭的行為。
這種純粹、忠誠、正直的革命軍人形象,深受眾人的青睞。莫雄也對這樣的蔣介石很有好感。
這也是后來張民達稱蔣介石“十分危險”、“是一個野心家”,要他警惕蔣介石的時候,莫雄卻不以為然的原因。
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莫雄夾在張民達和蔣介石之間,一直保持著中立。
甚至,后來孫中山病逝,張民達溺水而死,廖仲愷遇刺身亡,黨內的氣氛越來越詭異,莫雄也沒有懷疑蔣介石的立場。
直到莫雄所在的石龍師部在一天晚上被團團包圍,他手中的武裝被全部收繳,又得知總司令徐崇智已經被蔣介石軟禁,莫雄這才知曉了蔣介石的野心,哀嘆張民達師長生前所言不差。
莫雄遭到了蔣介石迫害,被奪走了全部武裝,但因此前對蔣介石有過救命之恩,比起被趕盡殺絕的其他同僚,他只是被迫閑居,好似就顯得“幸運”了一些。
但莫雄內心有許多不甘,有許多不忿。
他對孫中山、張民達、廖仲愷、許崇智等革命前輩有極深的感情,也就難以接受蔣介石篡權成功,破壞許許多多革命人士的理想藍圖。
恰逢這個時候,1930年,在白色恐怖隨處可見的上海,賦閑在家的莫雄遇到了自己的舊部劉啞佛,經其介紹,和中共上海地下黨的一眾同志結識。
事實上,早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莫雄就和包括葉劍英在內的不少中共黨員成為了朋友,為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廉潔奉公、刻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在戰斗中犧牲在前、吃苦在前的革命精神所震撼。
有這樣的情感基礎,在中共上海地下黨積極與他探討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向他介紹蘇聯十月革命以及共產黨的革命綱領之后,莫雄心中再度涌騰起了當年申請參加中國同盟會時那樣的熱潮。
也是在這之后,莫雄鄭重地作出了參黨的請求。
救下紅軍,救下自己
作為辛亥革命的老人,莫雄在革命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和才干有目共睹。
能夠爭取到這樣一位成員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上海地下黨負責人的李克農自然很是欣喜。
但考慮到莫雄在國民黨中資歷老、社交廣,讓他繼續留在國民黨會更有利于黨的工作開展,有利于中國革命的進展,于是,李克農考慮再三后還是表示“以暫不參黨為宜”。
與此同時,莫雄還從上海地下黨得到了一定的指示,那就是黨需要他做的事,如果力所能及,就要幫忙解決,他認為對黨有利的事情,哪怕黨沒有給出指示,也請盡力去做。
莫雄答應了下來。他對黨有赤誠和信賴,不計較個人得失,此后20來年,果然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對黨的承諾。
這也意味著,自1930年開始,莫雄已經成為黨安排在國民黨內的一位重要情報人員。
而為保證他的人身安全,當時知曉這一情況的人可謂寥寥無幾。
在黨的隱蔽戰線上,莫雄一度立下大功,救下了9萬紅軍,堪稱紅軍的大恩人。
原來,莫雄雖然被蔣介石奪取了武裝,被迫閑居,但他到底對蔣介石有救命之恩,蔣介石也頗為看好他的軍事才能。
1933年,在莫雄走通蔣介石心腹楊永泰的關系之后,經楊永泰舉薦,莫雄被蔣介石重新啟用,成為了江西德安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剿共保安司令。
莫雄第一時間將這一情況告知了上海地下黨,中共上海特科立即組成專門的班子,將多名中共優秀干部安排到了莫雄身邊擔任要職,和他一同“執行”“剿共”任務,期間秘密釋放、保全了不少被捕的中共黨員和民主人士。
1933年10月,莫雄出席國民黨內部的高級軍事會議,提前得知了國民黨將動用15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展開“鐵桶圍剿”的計劃。
他以最快速度將這一個絕密情報傳給線人,使得中央紅軍得以趕在蔣介石動手之前勝利突圍,由此開始了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可以說,如果沒有莫雄傳遞情報、作出示警,當時的9萬紅軍將難逃九死一生的結果。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囑托葉劍英南下廣州找到莫雄,稱“無論如何都要安排他工作”。
土改期間,一些不明莫雄來歷的人喊著要將莫雄槍斃,莫雄險些身首異處。
幸而時任中共廣州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及時獲知了情況,上報中央,驚動了毛主席,得到毛主席的力保和一句“莫雄是紅軍的恩人”的評價,莫雄才得以保全。
這位隱蔽戰線的功臣,在1980年因病去世,享年8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