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剪影代替真身,伊朗國葬現驚人反差。
6月28日,德黑蘭街頭擠滿了送葬的人群。60具蓋著國旗的棺木,承載著伊朗人心中的憤怒和悲傷。
可國葬上最應該出現的那個人卻沒來,要知道,哈梅內伊幾十年來從未缺席過這類葬禮。
他究竟怎么了?強硬派趁機對特朗普放狠話是啥意思?
作者-水
當臺前沒了"主角"
想象一下這個畫面:德黑蘭最重要的國葬現場,成千上萬的人在哭泣、在怒吼。口號聲像潮水一樣一浪接一浪。
"美國去死"、"打倒以色列"的聲音震得人耳膜發麻,可是那個最應該站在臺前的老人卻不見了蹤影。
取而代之的是什么?一個拄著拐杖的老頭兒一瘸一拐地走過來,好像在說"看,我還活著呢"。這人是阿里·沙姆哈尼,哈梅內伊的高級顧問。之前傳說他在空襲中重傷,甚至有人說他死了。
結果人家活蹦亂跳地出現了,雖然腿腳不太利索。
還有個穿便裝的軍官跟老百姓聊得挺歡,就差沒拍胸脯說"兄弟們別擔心"了。
這位是圣城旅司令卡尼,之前也傳出過"失聯"的消息。現在看來,這些傳言都是扯淡。
這倆人的出現,時機選得格外巧妙。沙姆哈尼是對華關系的關鍵聯絡人,也是2023年中方促成伊沙和解的主要推動者。
卡尼則統籌著伊朗在中東的代理人力量,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胡塞武裝。
他們的"自證未死",不只是打臉以色列的暗殺傳言,更是在向國內外釋放信號:核心力量依然健在。
而與此同時,強硬派控制的媒體開始放大招。《凱漢報》頭版通欄寫著:"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不應該活著。"這話說得夠直白,沒有任何修飾。
革命衛隊副司令也跳出來威脅特朗普,說別拿B-2轟炸機嚇唬伊朗,"如果敢再來,我們就擊落它"。
這些"替補演員"的突然登場,其實在填補一個巨大的空缺。那個制造空缺的人,到底跑哪兒去了?
老爺子的"隱身術"
哈梅內伊這回是真的"消失"了。說起來也挺奇怪,這老爺子都86了,按說該安享晚年了,可偏偏趕上這檔子事兒。
從6月13日以色列空襲開始到現在,整整兩個禮拜,愣是沒露過面。
要知道,這在伊朗政治傳統中可是頭一回。過去幾十年,無論局勢多復雜,哈梅內伊幾乎從未在國葬或國家重大場合中缺席。2020年蘇萊曼尼被美國炸死時,他不僅親自主持禱告,還當場流了淚,可這次不一樣。
倒是在6月25日冒出來錄了段視頻,穿著黑袍坐在熟悉的辦公椅上。說啥"美國的襲擊沒打掉我們的核設施,一切只是表演",還聲稱"給了美國一記耳光"。聽著挺硬氣,語調也算平穩。
可三天后的國葬他還是沒敢來。這就耐人尋味了。
據革命衛隊透露,沖突期間為了防止被定位,哈梅內伊被轉移到一個安全的地下掩體,切斷了所有電子通信。與外界唯一的聯系,就是一位忠誠顧問親自傳話。
這樣的安保安排不是多余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在戰事期間表示:"若不是特朗普反對,我們早就解決哈梅內伊了。"特朗普本人也多次暗示美國"掌握他的位置",必要時"將采取行動"。
6月27日,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說了句"引火燒身"的話:"我告訴以色列,撤回戰機,別殺哈梅內伊。"他說自己"救了他一命"。
這話在伊朗引發了軒然大波。外交部長當天深夜就在社交媒體上回擊:"特朗普的言論是對伊朗主權的極大侮辱。"
一個既要證明"我還活著",又不敢真露臉的領袖,給了那些等待機會的人一個千載難逢的窗口。
強硬派的"表演時間"
機會來了,那些平時被壓著的聲音開始放開嗓子喊。
你看那些強硬派,平時在哈梅內伊面前大氣不敢出,這會兒可來勁了。報紙頭條直接寫"特朗普該死",革命衛隊的副司令也跳出來放狠話,說啥要擊落美國的B-2轟炸機。
哈梅內伊:伊朗永遠不會投降,若伊朗未來再次遭遇襲擊,敵人必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聽著挺嚇人,可仔細想想,這不就是趁著老大不在家,小弟們各顯神通嘛。
國葬現場還有個特別刺眼的畫面:一輛車緩緩駛過廣場,車上是一口覆蓋著國旗的小棺材,上面貼著一個孩子的照片。據伊朗衛生部通報,以色列空襲共造成627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兒童。
兒童的棺槨和軍官的棺槨并排而行,強硬派很清楚怎么煽動民眾情緒。他們把科學家與兒童的葬禮綁在一起,借此推高民間的憤怒值,為后續的強硬政策鋪路。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甚至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也拉出來當靶子,說要"逮捕并處決"他,理由是"為以色列從事間諜活動"。
這些操作的背后,其實是派系斗爭的體現。伊朗現任總統佩澤希齊揚屬于鴿派,主張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沖突。軍方新任參謀長穆薩維也支持談判路線。
可哈梅內伊的"隱身"給了強硬派機會,他們在媒體、軍方、宗教系統全面發聲,不僅對外要強硬,對內也要整肅。他們指責鴿派"軟弱退讓",稱"談判是對烈士的背叛"。
表面上看是對外強硬,實際上是在搶奪話語權。而這背后,透露的是伊朗政治生態的微妙變化。
伊斯梅爾·卡尼(右)
權力游戲才剛開始
說白了,大家都在為"后哈梅內伊時代"做準備。你想啊,一個86歲的老人,身體再硬朗也架不住歲月不饒人。鷹派和鴿派早就在暗中較勁,現在老爺子一"隱身",這游戲就更有意思了。
強硬派的高調,既是對外強勢的延續,也是在為內部重組博弈提前搶占高地。他們很清楚,權威的真空不可能長期存在,總得有人填補。
國際上那些看熱鬧的也不閑著,都在琢磨伊朗下一步會怎么走。美國聯合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了連續空襲,但據《紐約時報》分析,本輪打擊并未摧毀核心離心機系統。換句話說,伊朗的核計劃只是被"暫時中斷",而非完全摧毀。
這為伊朗高層留下了"強勢回擊"的話語空間,哈梅內伊那段電視講話中說的"給了美軍一記耳光",雖然聽著有些夸張,但對伊朗民眾來說,這是需要的強硬聲音。
特朗普被點名威脅,估計心里也挺納悶:我這是躺著也中槍啊。他過去的政策確實給伊朗留下了深刻印記。2018年退出伊核協議,加碼制裁,支持以色列的強硬政策,這些都讓伊朗人覺得他就是個"戰爭販子"。
現在強硬派拿他當出氣筒,一方面是要給民眾一個發泄對象,另一方面也是在測試美國的反應。畢竟特朗普現在的政治影響力還在,他的態度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美國共和黨的立場。
而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權力游戲中,沙姆哈尼和卡尼的露面充當了維穩器的作用。他們告訴外界:伊朗的核心安全框架依然健在,圣城旅的非對稱作戰能力沒有被摧毀。
目前來看,哈梅內伊仍掌握核心軍政資源,短期內地位不至動搖。但現實是,權力正在悄悄流動。這次缺席,不論出于身體、政治還是安全理由,都注定將成為這個時代過渡的轉折點。
這場權力游戲剛剛開始,真正的大戲還在后頭呢。
結語
權力這東西挺有意思,它從來不會真的消失,只是換個地方繼續存在。當一個86歲的老人選擇"躲起來"時,那些憋了很久的力量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這場國葬表面上是送別死者,實際上可能是在迎接一個新時代。強硬派的高調表演,鴿派的暫時沉默,都在為未來的伊朗政治格局埋下伏筆。至于中東這盤大棋會怎么下,還真難說。
你覺得伊朗接下來會選擇繼續硬剛到底,還是會找臺階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