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在紫葉黃櫨叢中翩躚,孩童的笑聲伴著壓水井的吱呀聲回蕩……這并非尋常的城市公園,而是位于通州區的碧水污水地下再生水廠地面景觀公園。該公園將污水處理的十余道復雜流程全部藏于地下,地面則變身為占地110畝的生態綠洲,于7月1日正式揭開面紗,向市民免費開放。
漫步公園中,油松蒼翠,海棠、櫻花點綴其間,疊水噴泉奏響清音。市民游玩時可能不會注意,就在這片公園下方,日均18萬噸污水的深度凈化正在進行。
曾幾何時,污水處理廠總與“臟亂差”被聯想在一起。“過去路過老廠區附近,總忍不住掩鼻快走”,帶孫子來游玩的張女士坦言,“現在完全變樣了,這里成了帶娃學知識、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這片新生綠洲精心規劃四大功能區。科普體驗區與水科學教育區里藏著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魔法裝置”——老式壓水井。只需先倒入一碗水作“引子”,無需電力或燃油,通過巧妙利用大氣壓強,就能壓動杠桿源源不斷地抽出水流,這股清泉被引入旁邊的小型水景系統,讓親子家庭在親身體驗中理解物理原理的奇妙,再配合污水處理工藝展示牌和節水宣傳板,水循環的奧秘在指尖流淌間就變得生動可感。
更有趣的是,承擔工藝功能的四座排放塔,本身也化身為獨特的水文化載體——塔頂分別鐫刻著“海晏河清”“風調雨順”“天下熙寧”“上善若水”,它們不僅飽含美好愿景與水文化精髓,也構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元素。
大眾活動區與林間休憩區是孩子們的樂園。活力十足的攀爬網、蕩漾的秋千、迷你滑梯吸引著小探險家們。游樂區旁,一幅畫卷式的大運河文化墻徐徐展開,講述著流淌千年的水故事。而在林木蔥蘢的休憩區,油松、海棠、丁香等以復層混交方式營造出近自然林群落,為市民提供靜謐蔭涼的放松角落。
據介紹,該公園地上景觀區試運營時間為7月1日起至10月15日,每周二、四、六10:00-18:00免費開放,無需預約。10月15日后每日免費開放。若想見證污水化清流的科技奇跡,市民還可通過“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小程序于開放日預約參觀地下工藝段、國家工程實驗室及科普展廳,近距離感受“濁水重生”的全過程。
攝影:秦鑫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胡子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