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中國·中國發展網傳播矩陣(通訊 雷龍宇)近日,北回歸線愛心協會與一心公益基金會第四服務隊理事會共同舉行“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援助項目”專題匯報及討論會議。北回歸線理事長王方圓、秘書長張鐳瀟及項目官員林子涵圍繞項目的重點進展、數據成果及下一步思路進行了詳細匯報,第四服務隊隊長洪偉民、副隊長周志波、秘書長陳碧華、副秘書長劉秋蘭、理事張小華、理事劉愛芳、理事張翠芝、理事儲貫天以及干事陳鳳等負責同志出席,并結合各自職責對項目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王方圓表示,自2024年9月項目啟動以來,已在普洱全市10個縣(區)326所學校同步鋪開心理健康課程,覆蓋在校學生188,379人,累計開設有效授課18,798節,受益學生人次達950,477次,充分體現了項目在“普惠性”與“覆蓋度”上的雙重價值。他認為,這一規模化的成功探索不僅填補了城鄉間心理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空白,更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了詳實的量化數據支撐,有助于科學決策與精準干預。
張鐳瀟認為,項目的教師參與度與活躍率是衡量成效的重要指標。截至目前,共有3,561位教師進行了授課賬號的注冊,其中2,250名教師至少完成一次授課,活躍率達63.2%,充分說明基層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認可和積極參與。他提出,項目應繼續加強對非心理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分層次、分階段的線上線下培訓,提高整體授課質量與教師自信心。
林子涵匯報了“逐字稿+雙師視頻”混合教學模式的創新意義,該模式通過標準化腳本與心理健康專家錄制視頻的無縫銜接,降低了非心理專業教師的授課門檻,顯著提升了跨校、跨區域復制推廣的可操作性與效率。他提出,下一階段將依托專家資源,進一步優化教學腳本、完善教師引導指引,并依托電子臺賬生成機制,實現反饋數據與教學改進的實時閉環。
在討論項目“深度參與”成果時,王方圓介紹了項目系統沉淀的18,798條課堂反饋數據分布情況,圍繞學習狀態、人際關系、情緒管理三大維度16個指標,經Likert-5量表測評,三大維度均值分別達到4.46、4.42、4.46,綜合加權均分4.45,標準差僅0.53,表明課堂效果穩定且均衡。他提出,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開展縱向時間序列分析,為精準干預模型構建提供更堅實的數據基礎。
第四服務隊領導及理事會成員對匯報內容在宏觀層面上進行了肯定。洪偉民隊長表示,當前鄉村完全小學與鄉鎮中心學校在課程實施中仍存在排課組織及師資配置的差異化問題,建議加大對偏遠鄉村完全小學的資源傾斜力度,確保教學質量和體驗均等;洪煒民提出,要在項目督導環節增設實地觀摩和成果分享環節,促進經驗的橫向流動。
周志波副隊長提出,應進一步探索政府、科研機構與社會力量多方聯動的協同模式,強化跨部門監管與評估聯動,推動項目管理由“單一反饋”向“多元共治”轉型。他認為,通過建立定期匯報與輪值督導機制,可提升項目落地執行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陳碧華秘書長肯定了項目在師資投入機制上的創新,她認為,該模式有效扎根學校日常教學體系,應加快總結經驗并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同時加強對優秀教師的表彰與激勵,激發一線教師參與熱情。
劉秋蘭副秘書長認為,心理健康臺賬與區域教育數據的深度融合是項目的核心亮點,通過電子臺賬實時同步各校課堂數據,不僅提高了課堂活動的可追溯性,也為教育行政部門的動態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她指出,要在下一階段對臺賬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幫助各級管理者快速獲取決策洞察。
劉愛芳理事建議,要注重對教師個人心理服務能力的提升,加強家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與支持,通過家長課堂、教師培訓等形式,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支持體系。
張小華理事表示,下一步要完善教師自評與第三方評估的對接機制,推動自評數據與外部評估協同開展,以提升評價體系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她肯定項目自評數據的有效性,提出應引入專家評審與學生反饋,構建更全面的評價閉環。
張翠芝理事認為,課程內容應進一步貼近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建議在后續課程設計中加入分層教學和模塊化選修內容,開展試點班級分層教學實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理事儲貫天表示,應建立意見反饋跟蹤機制,確保每一條建議都能得到回應和落實,通過定期“建議—實施—評估”三步閉環,提升項目執行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干事陳鳳建議,優化志愿者培訓與管理流程,加強志愿者在課堂中的輔助作用,通過專項培訓、角色輪崗與績效評估,提高志愿者團隊的專業水平與服務質量,要制定統一的志愿服務手冊,明確志愿者職責與考核標準。
與會人員認為,“普洱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援助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仍需在師資培訓、課程內容優化、數據監測及政策協同等方面持續發力。會議計劃推動9月在普洱市進行項目學校的實地考察和示范課的調研工作,根據調研結果研究下一階段實施方案,確保項目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可復制、可推廣和可持續發展。北回歸線愛心協會向一心公益基金會第四服務隊理事會進行心理健康項目專題匯報
能量中國·中國發展網傳播矩陣(通訊 雷龍宇)近日,北回歸線愛心協會與一心公益基金會第四服務隊理事會共同舉行“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援助項目”專題匯報及討論會議。北回歸線理事長王方圓、秘書長張鐳瀟及項目官員林子涵圍繞項目的重點進展、數據成果及下一步思路進行了詳細匯報,第四服務隊隊長洪偉民、副隊長周志波、秘書長陳碧華、副秘書長劉秋蘭、理事張小華、理事劉愛芳、理事張翠芝、理事儲貫天以及干事陳鳳等負責同志出席,并結合各自職責對項目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王方圓表示,自2024年9月項目啟動以來,已在普洱全市10個縣(區)326所學校同步鋪開心理健康課程,覆蓋在校學生188,379人,累計開設有效授課18,798節,受益學生人次達950,477次,充分體現了項目在“普惠性”與“覆蓋度”上的雙重價值。他認為,這一規模化的成功探索不僅填補了城鄉間心理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空白,更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了詳實的量化數據支撐,有助于科學決策與精準干預。
張鐳瀟認為,項目的教師參與度與活躍率是衡量成效的重要指標。截至目前,共有3,561位教師進行了授課賬號的注冊,其中2,250名教師至少完成一次授課,活躍率達63.2%,充分說明基層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認可和積極參與。他提出,項目應繼續加強對非心理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分層次、分階段的線上線下培訓,提高整體授課質量與教師自信心。
林子涵匯報了“逐字稿+雙師視頻”混合教學模式的創新意義,該模式通過標準化腳本與心理健康專家錄制視頻的無縫銜接,降低了非心理專業教師的授課門檻,顯著提升了跨校、跨區域復制推廣的可操作性與效率。他提出,下一階段將依托專家資源,進一步優化教學腳本、完善教師引導指引,并依托電子臺賬生成機制,實現反饋數據與教學改進的實時閉環。
在討論項目“深度參與”成果時,王方圓介紹了項目系統沉淀的18,798條課堂反饋數據分布情況,圍繞學習狀態、人際關系、情緒管理三大維度16個指標,經Likert-5量表測評,三大維度均值分別達到4.46、4.42、4.46,綜合加權均分4.45,標準差僅0.53,表明課堂效果穩定且均衡。他提出,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開展縱向時間序列分析,為精準干預模型構建提供更堅實的數據基礎。
第四服務隊領導及理事會成員對匯報內容在宏觀層面上進行了肯定。洪偉民隊長表示,當前鄉村完全小學與鄉鎮中心學校在課程實施中仍存在排課組織及師資配置的差異化問題,建議加大對偏遠鄉村完全小學的資源傾斜力度,確保教學質量和體驗均等;洪煒民提出,要在項目督導環節增設實地觀摩和成果分享環節,促進經驗的橫向流動。
周志波副隊長提出,應進一步探索政府、科研機構與社會力量多方聯動的協同模式,強化跨部門監管與評估聯動,推動項目管理由“單一反饋”向“多元共治”轉型。他認為,通過建立定期匯報與輪值督導機制,可提升項目落地執行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陳碧華秘書長肯定了項目在師資投入機制上的創新,她認為,該模式有效扎根學校日常教學體系,應加快總結經驗并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同時加強對優秀教師的表彰與激勵,激發一線教師參與熱情。
劉秋蘭副秘書長認為,心理健康臺賬與區域教育數據的深度融合是項目的核心亮點,通過電子臺賬實時同步各校課堂數據,不僅提高了課堂活動的可追溯性,也為教育行政部門的動態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她指出,要在下一階段對臺賬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幫助各級管理者快速獲取決策洞察。
劉愛芳理事建議,要注重對教師個人心理服務能力的提升,加強家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與支持,通過家長課堂、教師培訓等形式,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支持體系。
張小華理事表示,下一步要完善教師自評與第三方評估的對接機制,推動自評數據與外部評估協同開展,以提升評價體系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她肯定項目自評數據的有效性,提出應引入專家評審與學生反饋,構建更全面的評價閉環。
張翠芝理事認為,課程內容應進一步貼近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建議在后續課程設計中加入分層教學和模塊化選修內容,開展試點班級分層教學實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理事儲貫天表示,應建立意見反饋跟蹤機制,確保每一條建議都能得到回應和落實,通過定期“建議—實施—評估”三步閉環,提升項目執行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干事陳鳳建議,優化志愿者培訓與管理流程,加強志愿者在課堂中的輔助作用,通過專項培訓、角色輪崗與績效評估,提高志愿者團隊的專業水平與服務質量,要制定統一的志愿服務手冊,明確志愿者職責與考核標準。
與會人員認為,“普洱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援助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仍需在師資培訓、課程內容優化、數據監測及政策協同等方面持續發力。會議計劃推動9月在普洱市進行項目學校的實地考察和示范課的調研工作,根據調研結果研究下一階段實施方案,確保項目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可復制、可推廣和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