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救護車上死亡停車吃飯耽誤半小時事件再次登上熱搜,這件事早在2020年就登上了熱搜,此后幾年,都會在不同時間被“翻出來”出現在熱搜上,看來連某博都在等待最后的調查結果!
這件事的經過,家屬寫了成千上萬字,簡單來說就是:
劉麗麗因為生病去了醫院,在告知醫生有頭孢過敏后,依舊被注射了頭孢,隨后出現了過敏,呼吸困難等,隨后從風濕科轉到了呼吸科,但是依舊沒有效果。醫生建議轉院去北京協和,家屬本想坐飛機去,但醫生說病人不適合坐飛機,只能坐救護車,還是外面都是黑車,推薦乘坐有該醫院表示的救護車。家屬著急救人,就坐上了帶有該醫院名字的救護車,上車后交了一萬元。
救護車途中兩次缺氧,隨后到處找氧,甚至中途吃飯半個小時,在途中劉麗麗身體越發嚴重,車上的救護人員注射了不明藥物,但依舊沒有效果,隨后患者嘔血,隨車人員僅胸外按壓,最終死亡。救護車拒開死亡證明,將遺體送至殯儀館。
第一次聽說救護車還能停車吃飯的,不是爭分奪秒嗎?在家屬的訴說中,明確表示車上是有該醫院的標示,所以沒有多想,以為是醫院安排的。后來才知道,涉事救護車屬吉林省仁康急救站有限公司,該公司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隨車醫生系臨時雇用人員,無急救資質。
這件事從曝光后,劉麗麗的家人一直堅持法律程序,沒有想過借用輿論做什么,只是想為孩子討要一個公道。法院最終給出答案,醫院負責10%責任,賠償金額為9.1萬元,醫院給了,判仁康急救站負責60%的責任,賠償54.5萬,但只給了一部分,剩余48萬多一直沒有到賬。
有人好奇了,這兩家機構加起來,也才70%的責任,剩下的30%責任去哪了?答案是:給了家屬。這件事發生到這個地步,一定有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畢竟網上的信息,現在全都來自單方面。家屬不接受這個結果繼續上訴,中級法院維持原判,所以這里面,一定有我們沒有了解到的東西。現在家屬的要求只有一個,趕緊把賠償到位了。
“黑救護車”已經形成灰色產業鏈,之前《守護解放西》就曝光過,你以為你在馬路上讓的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很有可能是著急吃飯的“無證人員”。
涉事公司假冒正規救護車,通過醫生或保安介紹成功拉到客人,利用患者緊急心理高價收費。除了醫療資源有限外,還有一個重點:救護車不敢拉人。正規非急救平臺僅承接低風險轉運,危重患者需求無法滿足,迫使家屬選擇“黑車”。
這其中暴露出醫院管理的漏洞,有關部門執法的漏洞,還有規則的漏洞。只有強化監管、完善服務網絡、提高違法成本,才能讓這件事成為0。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有人會找到漏洞,這個就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和修補。只能希望這個漏洞,不要再用人命填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