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瑋)今年以來,子長市緊緊圍繞省委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和延安市委“12345”年度工作安排,持之以恒辦好“四件民生實事”,加快構建支撐有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以赴揚優勢、育新機、補短板、守底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一季度,實現生產總值48.47億元、增長15.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58億元、增長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2億元、增長18.7%,順利實現“開門紅”“開門穩”。1-5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限額以上單位零售總額等主要指標位居全市前列,預計上半年能夠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
聚焦“調結構、促轉型”,產業體系更趨優化。一是多元化推動工業發展。堅持“穩油、擴煤、增氣、興電、促轉型”一體化發展戰略,強化要素和環境保障,推動油氣企業勘探開發和技術改造,加快產能釋放。1-5月份,生產原油38.2萬噸、增長3.51%,天然氣產量8億方、增長58.11%。以子長礦區總體規劃為引領,充分發揮北部礦區專班統籌協調作用,積極推動8個新建礦井的前期手續辦理,全力推進中莊、安定等3處礦井的項目核準、礦權辦理等工作,力爭今年開工建設。扎實開展相鄰礦區邊界優化和深部資源開發利用,加快剩余7處煤礦智能化改造,有效應對煤炭市場下行壓力和產能接續難題。生產原煤781.12萬噸、增長12.07%。加速電力儲能發展,推動南溝岔200兆瓦風電項目8月底并網、90兆瓦分散式風電項目按期開工,積極爭取2×100萬千瓦火電項目落地。風電發電量4.15億度、增長20.1%。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煤炭產業裝備、耗材制造和后產品研發等領域招商引資,延伸產業鏈條。二是特色化做優農業產業。圍繞“一主三帶四區”農業產業布局,種植瓜菜3.42萬畝、增長5.9%,瓜菜產量10.91萬噸、增長4.9%,新開工規模養殖場10個,生豬存欄增長5.3%,羊子出欄增長13.07%,預計上半年一產增加值增長4.2%。三是市場化激發三產活力。加力打好提振消費硬仗,持續推動“兩新”政策措施落實,鼓勵市場主體開展促銷活動20余場次,發放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464.1萬元,拉動消費1.1億元。以鐘山石窟、龍虎山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為契機,廣泛開展“子長特色小吃+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吸引省內外游客來子長體驗紅色文化魅力、享受紅都小吃美味。1-5月份,接待游客39.7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4億元,分別增長11%、10.11%。
聚焦“抓項目、重招商”,投資效益穩步提升。用好用活“四抓三比”、“六個一批”、重大項目和招商引資“周解扣”等工作機制,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和負偏離度“三色”預警管理,扎實開展重點項目前期攻堅行動,統籌做好用地、用能、環評、資金等要素保障。截止6月底,31個省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90.3%、投資完成率56.3%,95個本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74%、投資完成率51.5%,子安高速公路、1000萬噸鐵路專用線、瓦窯堡老城保護與復興、齊家灣農產品批發中心、第二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加快建設。積極謀劃爭取項目,今年申報專項債券項目18個,“兩部委”審核通過15個,發行額度10.2億元、到位3.32億元,項目通過率和發行資金量均居全市第一。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要求,加大以鏈招商、以商招商、依商培商力度。1-5月份,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9個,新簽省際項目8個、增長166%,實際使用內資11.06億元、增長12.09%。
聚焦“提品質、優服務”,民生福祉持續增進。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保障居民安全用水、全面改善生態環境“四件民生實事”為抓手,堅持政策向民生聚集、財力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辦成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實事好事。一是城鄉品質全面升級。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開展以“一治兩拆五改”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有機更新,累計治理清運垃圾30余萬噸,拆除違法違規建筑物9722處、戶外廣告1710處,騰空土地557畝,鋪設供水、供熱、燃氣、污水等各類管網116.84千米,打通“瓶頸路”7條、改造提升主支街道32條,節能改造沿街面120棟樓房外立面,更新商鋪門頭牌匾1723塊,架空線纜“入管入地、貼墻入管”9萬多米,新建“口袋公園”8個,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6個、標準化公廁8座,文化藝術中心、四路口綜合智慧停車場即將交付投用,城市“顏值”和“品質”實現雙提升。延安市城市有機更新單項重點工作現場會在子長召開。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優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四化機制”,拓展“四色管理”促增收工作機制,制定出臺《子長市促進農民增收“十條”獎補措施》,533戶1421名監測對象全部落實幫扶措施,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常態化開展農村“清潔”活動,累計建成農村垃圾轉運站16個、污水處理站30個、衛生廁所2.58萬座。安排1800萬元財政銜接資金,接續推進“千萬工程”重點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12個省、市級示范村創建工作進展順利。二是教育質量創新突破。全面改善辦學條件,維修改造36所學校的基礎設施,秀延中學等3所學校學生公寓樓加快建設,51所學校實現校園監控全覆蓋。深入推進“名校+”辦學改革,持續深化與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北京師范大學和延安中學合作交流,優化完善校園長職級考核評審和教師量化績效考核辦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創建工作進展順利,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榮獲省教工委和省教育廳優秀案例,并在《中國教育報》專題刊登。今年普通高考本科升學率達87.9%,創歷史新高。教育滿意度測評位居全市第二。三是飲水安全提檔升級。相繼完成中山川水庫除險加固、紅石峁水庫建設、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凈水廠擴容升級等一批水利民生項目,城區用水首次實現“雙水源”,困擾居民“吃水難、水質差”的難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嚴把源頭水、出廠水、末梢水檢測,生活飲用水檢測項目由原來的29項擴展至72項,實現居民“有水吃”到吃上“放心水、安全水、省心水”轉變。四是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持續鞏固提升生態建設成果,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面開展重點行業排放管控、揚塵治理、工業固廢整治、河道“清四亂”等,扎實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建立健全封山禁牧工作長效機制,動真碰硬抓好各類反饋問題整改,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五是民生保障精準有力。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工程、城區便民停車場、基層衛生院能力提升等十大民生實事項目扎實推進。積極舉辦以“春風送崗促就業 精準服務暖民心”為主題的各類招聘活動,城鎮新增就業672人,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620個,脫貧人口外出務工8954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35萬元。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加快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穩步推進,建立遠程影像、心電等區域醫療共享中心,實現縣域內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3家公立醫院全面實行“一次掛號管三天”便民服務舉措,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聚焦“強改革、增動能”,發展活力加速匯聚。累計引進63名專家教授,建成1個院士工作站、6個專家工作站。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建立科技型企業培育庫,今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94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17億元,科技成果轉化12項。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著力提升縣屬國有企業集團化發展、實體化運作、市場化經營水平,縣屬國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886.8萬元。深化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組織實施營商環境“小切口”改革事項6個,全面開展惠企政策“一步到位”、審批手續“一次跑完”、項目推進“一圖指揮”、破壞環境“一案三查”專項行動,扎實開展領導干部遍訪“五上”企業活動,紓解企業難題24個,兌現“五上”企業培育獎補資金303.5萬元、中小企業補助性資金751.5萬元,凈增“五上”企業8戶、新增市場主體788戶。
聚焦“防風險、保穩定”,安全底線守牢筑實。堅持極限思維、底線思維,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護穩定,努力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聚焦煤礦企業、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等重點行業領域,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全面篩查整治風險隱患,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上半年安全生產事故零發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好用活“大數據+網格化+腳底板”典型做法,全面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延伸。扎實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持續深化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和信訪問題源頭治理。深入推進“平安子長”“法治子長”建設,加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刑事、治安案件立案率同比分別下降67%和22%。
下一步,子長市將持續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合力攻堅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精心編制“十五五”規劃,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增光添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