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一5歲女童在游泳時感染阿米巴原蟲癥(俗稱“食腦蟲”)的消息登上熱搜,而安徽合肥一位家長也發帖求助稱,自己的6歲兒子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蟲,目前已轉至上海治療。7月2日上午,該家長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經過藥物治療,孩子已經退燒,不過還未脫離危險。國內連續出現兩例罕見的阿米巴原蟲感染。專家稱,“食腦蟲”感染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長還是要注意,避免孩子去湖泊、溪流等天然水域游泳。
6月出現兩例阿米巴原蟲感染
7月2日上午,上游新聞記者聯系上了安徽合肥的朱女士,她目前正在帶著6歲的兒子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進行治療。
朱女士介紹,6月17日孩子突然發燒,還伴有頭痛,6月18日-20日分別在合肥市當地多家醫院進行了檢查,都說是病毒感染。6月23日又到安徽省兒童醫院住院,一直沒有查到具體病因,孩子還是一直發燒,6月27日轉院至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治療,6月30日通過腰穿腦積液檢查,才確定是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蟲。
孩子感染阿米巴原蟲,朱女士發帖求助。網絡圖
“體溫最高曾到39度6左右,從前天晚上到今天沒有發燒,醫生說是他自己身體在恢復,可能也有用藥的原因,目前精神狀態還不錯,就是走路有些不穩。”朱女士說,“我們以為退燒后的孩子就要好了,可是醫生找我們談話,說這個病太可怕了,醫院也在緊急聯系對應藥企,尋找正規途徑購買特效藥。”
朱女士透露:“(今天)下午醫院會請一些專家過來會診,張文宏醫生可能會過來。”
7月2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確實有一位患兒因阿米巴原蟲癥在醫院進行治療,但涉及隱私對于具體會診和治療情況不便透露。
除了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治療,朱女士還在網上發帖尋求特效藥物。
朱女士兒子的檢測報告單。受訪者供圖
兩名孩子家長尋求特效藥
此前福建一名家長在社交平臺的求助稱,5歲女兒在6月22日出現頭痛低熱嘔吐的情況(曾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和泡溫泉),23日住醫后出現抽搐,隨后昏迷不醒,并轉入重癥監護室,6月27日被檢測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情況非常危急。最后通過網友幫助,用空運的方式購得一些治療藥物,相關新聞也登上了熱搜。
近日,福建一家長發文求助,稱女兒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網絡圖
醫療大V、藥物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療中心資深藥劑師江凱文此前曾表示,自己所在醫院有過救治阿米巴原蟲感染患者的例子,也已經向朱女士和福建家長提供了藥物治療方案,雖然兩個孩子都是阿米巴原蟲感染,但是男孩患的是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致病原為狒狒阿米巴原蟲),女孩患的是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致病原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男孩情況也很危險,但應該還有救。
朱女士向上游新聞記者證實,自己和福建那位患病孩子的家長都向江博士發出了求助信息,對方也都提供了相應的治療方式和藥物名稱。自己已經聯系上了福建這位家長,也得到了一些對方找到的藥物。
據《科學》2023年報道,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研究人員在篩選了數千種化合物后發現,與其他藥物相比,中國一款名為APL-1202(硝羥喹啉)的在研膀胱癌治療藥物,展現出對阿米巴原蟲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療潛力。隨后,美國醫療團隊向中國相關藥企發出緊急援助請求,給藥后患者恢復情況良好。
今年初有媒體報道稱,該企業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公司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為8名阿米巴原蟲病患者提供了類似的用藥援助,包括美國2名、南非1名、中國5名。這8名病患中,目前有一半還在生存期。
目前,福建患兒的家屬謝絕媒體采訪,不過近日他們發帖稱,已經與相關藥企取得聯系,但該藥在國內還處于臨床試驗階段,而且只針對成人。“想推動申請的事宜,但還沒想好該怎么做。”
專家建議夏天避免去天然水域游泳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曾表示:“在中國,‘食腦蟲’(感染)屬于罕見事件,感染概率極低,一年到頭全國也難得見到幾例,感染者中多見幼兒、青少年群體。如果得了這種疾病,一旦(蟲體)進腦,病死率很高,發病后病情常在一周內迅速惡化。”
“食腦蟲”通常通過鼻腔進入大腦,引起腦實質損害。據央視網
目前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效果如何?王新宇說,國內有搶救成功的報道,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通過多種藥物聯合作用、控制顱內壓等手段挽救患者生命。關鍵還是在于早發現、早治療。
據報道,2022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曾收治了一例阿米巴原蟲感染患兒,經過醫生們兩個月左右的精心治療,患兒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回歸正常生活。
另一個病例中的患者則沒有這么幸運。據報道,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曾收治一個15歲的孩子,他常在家鄉貴州的河塘中游泳,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蟲,最終搶救無效去世。
暑假到了,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去海邊游玩或是去游泳。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麗素表示,雖然感染阿米巴原蟲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長還是要注意,夏天是“食腦蟲”感染的相對高發期。“預防方式是前往經過消毒處理,含氯的正規泳池,避免去湖泊、溪流等天然水域‘野泳’。”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稱,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存在于所有溫暖的淡水中,包括湖泊、池塘、河流、溫泉等,應盡量避免在這些水域中游泳,或在游泳時,頭部始終高于水面、戴上鼻夾。避免擾動湖泊或池塘沉積層,這里面可能生存著大量病原體。“食腦蟲”只能在淡水中生存,迄今未發現經由海水感染的病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