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鄭延昭 張靜 李丹
近年來,西平縣盆堯鎮依托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精準把握鄉村振興階段的利好政策,把肉牛養殖作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現富農增收的特色產業,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活"起來、群眾"富"起來的發展新畫卷。
7月1日,記者在西平縣盆堯鎮陳老莊村的肉牛養殖場看到,飼養員將精心配制的玉米、豆粕等混合飼料倒入飼料池,膘肥體壯的肉牛甩動尾巴,大口咀嚼著"口糧",發出此起彼伏的"哞哞"聲。該村的致富帶頭人陳升輝就是這家養殖場的主人,雖然看起來年輕但是卻十分有想法,一直在外做生意的他之所以決定返鄉養牛都源于一場講座。
陳升輝告訴記者,有一次在縣里學習培訓,農業局的專家講肉牛養殖的培訓。聽了課之后,他對養殖肉牛有了興趣,感覺這個項目在農村也適合做,農村的秸稈兒包括人工費用都相對較低,再加上村里剛好有閑置的養殖場,自己接過來之后,又升級改造一下進行肉牛養殖。
為了選育到合適的肉牛,陳升輝在縣畜牧專家的指導下,多次到外地考察市場,最終將目光鎖定在西門塔爾育肥牛。西平縣作為農業大縣,小麥、玉米作為主要的農作物,每年豐收季每家每戶都會有很多秸稈,粗加工后的秸稈是牛飼料的主要成分之一,這樣以來養牛成本一下子降低了很多。
陳升輝說,目前,肉牛養殖主要養殖的是西門塔爾育肥牛,從吉林包括內蒙開魯拉過來小牛,一般漲到一千四五百斤左右出欄。
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讓越來越多的秸稈"變廢為寶",徹底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村民陳衛平說:"我今年六十五了,出去打工人家也不要了,在這兒養個牛打個草,也挺知足的,一月2000多塊錢,這個給生活有保障。"
近年來,西平縣盆堯鎮圍繞西平縣肉牛養殖產業發展規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推進"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引導村民發展肉牛養殖,借"牛"勢,鼓"牛"勁,敲開養牛"致富門",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牛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