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度
來源 / 節點財經
提及商米科技,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卻隨處能看到商米科技的產品,它就是支付寶刷臉支付、“碰一下”背后的企業。
據港交所近日披露,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
《節點財經》獲悉,這并非商米科技首次IPO,2021年商米科技曾在上交所開啟上市進程,但上交所在兩輪問詢中對其科創屬性、產品智能化程度、毛利率等問題提出問題,2022年商米科技主動撤回了其上市申請。
提及這家企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其創始人林喆。
19歲中專畢業后創業,從電腦銷售起家,到打造全球最大的安卓端商業物聯網(BIoT)解決方案提供商,商米科技創始人林喆的創業史堪稱一部“潮汕人商業基因”的活教材。
如今,這家由他創立的企業正以“年入35億、產品覆蓋200多個國家”戰績,開始向港交所發起沖刺。
01 潮汕中專生,年入35億
商米科技的故事,遠比你想象的精彩。
在最近一段時間沖刺港交所的項目中,商米科技創始人林喆算是最草根的一位。不同于各家創始人的豪華背景和履歷,林喆來自汕頭,19歲就開始創業,骨子里有著潮汕人經商的DNA。
林喆的父親是清華大學的高才生,一直希望他能上清華大學,但林喆渴望自主掌控人生,不愿被既定軌跡束縛,高中畢業后便開始創業。
出于對電腦的興趣,林喆第一次創業做的便是一家電腦銷售公司,兩年后單月銷售額超過300萬,成為潮汕地區最大的零售商。2010年林喆開始關注O2O移動互聯網領域,并在2013年成立上海我有信息科技公司,落地上海楊浦,經營“我有外賣”O2O智能硬件系統,一年就達到外賣行業第二梯隊第一名。
2014年,美團和餓了么大戰,2個月燒掉3億。面對第一陣營的美團、餓了么和百度外賣,當時的外賣市場拼的已經不是團隊的能力而是資本。
不過,有了這段創業經歷,讓林喆意識到,在外賣領域存在一個更大的機會。2016年,林喆成立了商米科技,開始通過智能IoT做數字化門店,幫商家提高運營效率。
2008年安卓系統面世,商米科技推出V1外賣接單神器,快速打開智能POS機市場,在3個月之內就做到了中國安卓POS機市場的第一。
而真正讓商米爆發的,還是與支付寶的合作。
2018年,商米科技在上海總部舉辦春季發布會,首次面向消費者推出了與支付寶合作研發的全球首臺刷臉支付設備。此后,商米科技又與支付寶合作開發了“碰一碰”商用終端——消費者手機解鎖后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
根據招股書,商米科技2024年營收達34.6億元,凈利潤1.8億元,市場份額超10%,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月活躍智能設備超490萬臺。
這位來自潮汕的中專生,開始帶領商米科技沖擊港交所。
02 沖擊港交所前,商米仍需回答的三個問題
雖然憑借自研的設備和開發平臺迅速崛起,在短短三年內便成為估值10億美元的行業獨角獸,但《節點財經》看來,對于商米科技而言,當前仍然面臨業務模式單一、毛利率低于同行、生產依賴代工等挑戰。
在向港交所發起進攻前,商米科技仍需回答三個問題:
問題一、如何破解盈利模式單一的問題?
根據招股書,商米科技在過去三年中保持了穩健的收入增長態勢。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4.04億元、30.7億元及34.56億元。
但從盈利結構看,智能設備是商米科技最大的收入來源。
2024年智能設備收入占比99.5%,其中金融設備收入達14.64億元(占比42.3%),較2022年增長約70%。這一增長主要源于外賣平臺數字化支付的剛性需求,而非技術突破帶來的產品溢價。
商米科技重度依賴智能設備的銷售,一旦智能設備業務出現下滑,商米的營收也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商米科技的智能設備業務本質上是“技術標準化+生產代工化”的商業模式。盡管產品線涵蓋智能臺式終端、移動終端、金融終端等60余款型號,搭載自研的SUNMI OS系統,支持安卓與Windows雙生態,但其硬件創新能力尚未形成顯著壁壘。
《節點財經》看來,盈利模式單一已經成為商米科技當前最大的問題之一。2022-2024 年,其智能設備銷售收入占當期總營收的比例均超 98%。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使得公司業績受智能設備市場波動影響,若設備銷售量、價格下跌或出現質量問題,業務和經營業績將遭受重創。
問題二、如何破解毛利率低的問題?
商米科技目前采取的是代工模式,這一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重資產投入,但卻會導致毛利率長期受制于上游供應鏈。招股書顯示,商米科技毛利率分別為 28.12%,26.74%、28.85%。
2024 年,商米科技超 92% 的產品由代工廠生產,代工廠為保證利潤會抬高產品價格,加上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進一步壓縮了其利潤空間。
代工模式還會產生另一重問題,就是產品質量難以管控。2024 年,商米科技就曾因屏幕觸控失靈導致退貨率有所上升,若代工廠出現生產工藝問題或質量把控不嚴,會影響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
在《節點財經》看來,商米科技想要控制成本,提高毛利率,就需要在加強技術壁壘的同時,減少代工、自建產能。雖然這都需要巨額資本支出,但是從長遠看,卻能幫助企業的業務更為良性地發展,并解決盈利模式單一的問題。
問題三、如何破解客戶流失的問題?
商米科技當前更大的挑戰在于,設備銷售高度依賴頭部客戶——2024年前五大客戶貢獻四成收入,包括Uber Eats、美團等平臺。這種客戶結構使得其議價能力薄弱,難以通過提價對沖成本波動。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節點財經》,客戶更換設備供應商時,主要考量的就是更換成本。如果一臺設備價格異常昂貴,且更換難度較大,客戶就會謹慎考慮。但智能設備體積小,客戶在更換設備時的難度也就隨之下降。這也導致,商米科技客戶更換供應商的沉沒成本較低,客戶黏性不足。
當前,商米科技已經存在客戶流失的問題。根據其招股書,商米科技的客戶量已由 2022 年的 2506 名降至 2024 年的 2262 名。同時,公司業績對前五大客戶依賴度較高,2024 年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達 41.1%,客戶結構使得其議價能力薄弱,難以通過提價對沖成本波動。
03 產品遍布200個國家,但智能化優勢仍需提高
商米科技的成功,離不開頂級資本的加持。
早在2014年,商米科技就獲得小米旗下金星創投8000萬A輪融資,成為小米生態鏈關鍵一環。此后,大眾點評、美團、螞蟻集團紛紛投資 。通過數年的發展,商米科技已經成長為獨角獸項目。
灼識咨詢最新數據顯示,按2024年收入規模計算,商米科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安卓端商業物聯網(BIoT)解決方案提供商,占據超過10%的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商米科技的解決方案已成功落地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全球90%以上的市場,包括全部G20國家。其業務范圍涵蓋15大行業及超過100個細分垂直領域,如餐廳、超市、運動健身、診所及物流配送等。目前,公司年營收已超過30億元,其中七成以上來自國際業務。這也意味著,商米科技在戰略定位上已經走出了國際化的步伐。
不過,近幾年,商業物聯網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參與者正試圖在這一領域分一杯羹。
目前,商米科技在安卓端方案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為11%,但相較第二名的領先優勢僅有1%左右。《節點財經》看來,商米科技仍處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早期階段,未來只有提供更加智能的產品體驗,才有望進一步鞏固、擴大其競爭優勢。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