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象新聞報道,6月30日,美國俄亥俄州一架載6人輕型飛機起飛7分鐘后墜毀,無人生還。這起事故掀開美國近期多重危機的冰山一角。
美國緊急情況部通報,該輕型飛機在豪蘭鎮居民區墜毀,4名乘客與2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作為全球飛機保有量最多的國家,美國飛機失事率長期居高不下,F-35、F-16等先進戰機近年也頻現墜機事故。
特朗普和蓬佩奧(資料圖)
業內分析,事故頻發有兩大主因。一是航空管理制度漏洞明顯,大量飛機缺乏規范安全檢查,飛行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二是高端制造業“空心化”沖擊顯著,波音公司近年事故不斷,737 MAX系列機型多次停飛,暴露技術斷層危機。數據顯示,美國近5年民用飛機事故率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2%,軍用機墜毀次數占北約國家總量的38%。若這兩大問題持續,“摔機”悲劇恐難杜絕,甚至可能影響美軍海外作戰部署。
6月29日,美國參議院以51:49通過“大而美”法案程序性動議。該法案旨在大規模減稅并削減開支,卻在朝野上下引發激烈反彈。
- 馬斯克連發數十條帖子抨擊,威脅若法案通過就成立“美國黨”,還放話要讓支持法案的議員在黨內初選落敗。特斯拉估算,法案若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每年將損失超12億美元。
- 民主黨明確表示將啟動調查甚至彈劾程序,阻止法案推進;共和黨內部亦現分裂,53名共和黨議員中已有2人在程序性投票中“反水”,若正式投票時4人反對,法案就會夭折。
特朗普和馬斯克(資料圖)
法案計劃10年內減稅4萬億、增加5萬億債務上限,被指“寅吃卯糧”。特朗普試圖通過舉債解決關稅戰僵局與財政缺口,但這與他此前“重組債務結構”的承諾背道而馳。更關鍵的是,美債規模若突破35萬億美元,“金融避風港”地位恐受沖擊,而共和黨背后的資本集團也因擔心利益受損持反對態度。
當前特朗普民調支持率已跌至任期最低,50個州中已有32州爆發反政府抗議。參議院的投票結果顯示,其執政根基正面臨自上臺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華盛頓郵報》6月29日披露,2022年蓬佩奧在歐洲酒店險些遭伊朗暗殺,伊朗革命衛隊曾懸賞100萬美元雇傭殺手,且襲擊者已對其住所進行偵察。蓬佩奧在2023年出版的書中也證實,自己與多名前特朗普政府官員被列在伊朗“暗殺名單”上。
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撤銷對蓬佩奧的安全保護,理由是“節省開支”。當被問及是否恢復安保時,白宮新聞秘書利維特直言“暫未考慮”。蓬佩奧團隊則拒絕對此置評,但其安全狀況引發外界擔憂——失去特勤局保護后,他面臨的潛在威脅顯著增加。
蓬佩奧任國務卿期間,深度參與美軍暗殺伊朗名將蘇萊曼尼行動,被伊朗列為“頭號通緝目標”。如今伊以局勢升級,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雙方關系持續緊張。分析認為,伊朗若真對蓬佩奧下手,可能是對美國的“報復性警告”,而特朗普政府的“冷漠”態度,或加劇美政壇內部裂痕。
飛機墜毀暴露基礎設施與制造業隱患,“大而美”法案引發政治分裂,蓬佩奧遇刺事件激化美伊矛盾——這三大事件并非孤立,而是美國系統性危機的集中爆發。
從國內看,制造業空心化與政治極化相互拖累,特朗普試圖通過激進政策打破僵局,卻導致共和黨內部分化、資本集團不滿。從國際看,美伊博弈、伊以沖突持續升級,而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布局因國內政爭受限,盟友對其信任度也在下降。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
值得關注的是,馬斯克揚言成立“美國黨”,若真與特朗普形成“政治同盟”,可能重塑美國兩黨格局。但目前特朗普對馬斯克的挑釁態度克制,背后是否存在“雙簧”戲碼,仍需觀察后續法案落地后雙方的互動。
眼下,美國正站在政策選擇的十字路口:是優先解決國內矛盾,還是繼續在國際上強硬出擊?特朗普若無法化解“逼宮”危機,其執政前景將蒙上陰影,而美國的全球戰略也可能因此出現重大調整。局勢如何演變,恐怕很快就會有新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