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環球網披露了王海大隊殲-20,面對逼近我國領空的外軍機時,曾由訓轉戰展開數輪激烈攻防后驅離外軍機。盡管相關報道中沒有披露被王海大隊驅離的外機畫面,但簡單推理之后很容易推測出來者的身份。
但在隱身飛機與非隱身飛機的對抗中,隱身飛機是贏了不光彩輸了很恥辱,非隱身飛機則是甭管之前被模擬擊落了多少次,只要有一次成功鎖定就算贏。因此隱身飛機與非隱身飛機對抗時,相關新聞總是非常的迅速。隱身戰斗機與隱身戰斗機對抗的相關報道則少之又少。
如果被殲-20驅離的飛機是F-15、F-16、或者F-2的話,日美兩國早就得意洋洋的表示,北約系四代機擁有和中國五代機抗衡的能力了。但日美沒有,也就意味著被殲-20驅離的飛機不是不隱身的F-15、F-16、或F-2,而是F-22或者F-35,并且信心滿滿挑釁中國的日美隱身機吃了個悶虧,兩國不愿意宣揚。
不過殲-20戰斗機在空戰中壓制F-35戰斗機和F-22戰斗機,真的算得上理所應當。屬實是F-22和F-35一個老弱一個病殘啊。
F-22是全世界第一款隱身戰斗機,身為美式雙發重型隱身戰斗機,在當年F-22的性能是斷崖式領先。但1997原型機首飛、2005年服役、2009年停產,最后一架交付時間為2012年5月的F-22戰斗機。
最年輕的F-22也有16年機齡,老的更是已經有20年機齡。長期以來F-22戰斗機一直面臨著零件短缺妥善率低下的尷尬。更別說F-22戰斗機還面臨著雷達系統老化、電子戰能力一般的問題了。因此F-22戰斗機不錯的機動性并不能掩蓋態勢感知能力方面的不足。
F-35戰斗機得益于后發優勢,雷達系統、電子戰系統、光學探測系統都非常的不錯。但F-35戰斗機僅僅是一款機身肥碩取舍偏向對地打擊的單發中型隱身戰斗機。
最大起飛重量27至31噸的F-35,以一臺最大推力19噸的F-135發動機為動力。F-135涵道比偏大導致F-35機身較粗,為了兼顧垂直起降的B型F-35家族整體短粗,再加上為了搭載2000磅而設置的大彈艙,F-35戰斗機的只能用肥碩來形容。在隱身戰斗機的行列中,F-35的機動性穩居倒數。
F-22戰斗機的機動性不錯,但雷達差勁機身老化,算得上老弱;F-35戰斗機雷達不錯,但機身短粗、機動性一般算得上病殘。殲-20戰斗機則正值壯年、雷達先進、且擁有優異的機動性,集F-35、F-22之長去兩者之短,F-22和F-35對抗殲-20時,自然是屈居下風。
并且相關報道中還提到“外軍機逼近我領空”,F-22戰斗機空優任務時作戰半徑只有800多公里,是不折不扣的小短腿,不太可能勝任抵近挑釁任務,否則很容易看到F-22技術故障墜海的新聞。F-35A和F-35C戰斗機作戰半徑大于1000公里勉強夠用,所謂外機應該就是F-35。
殲-20壓制F-35自然是理所應當的,肥碩的F-35靠啥和精瘦且采用鴨式布局的殲-20戰斗機比機動性啊?也就是雙方都掛著龍勃透鏡搞模擬狗斗了,在模擬狗斗中F-35好歹還能過兩招,換成實戰F-35就該體驗到五七空戰中陣風的待遇了。單機無體系面對體系對抗,除了被打的找不到北,還能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