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美空軍戰斗機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多個顯著的變化,中國空軍戰斗機數量與美國的差距已經在迅速縮小,并即將實現反超。同時,中國空軍戰機在雷達系統和遠程空對空導彈等方面優勢明顯,并且在六代機等領域具有先發優勢。
據外媒的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初,美國和中國空軍擁有的先進戰機(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斗機)數量分別為2094架和1582架。
其中,美空軍擁有186架F-22、432架F-35、841架F-16、375架F-15、260架A-10攻擊機。
中國空軍則擁有200架殲-20、280架殲-16、277架殲-11、586架殲-10、73架蘇-30MKK、24架蘇-35、140架殲轟-7。
雖然,在2024年初時,美空軍在戰機數量上仍然具有優勢,但隨著美空軍戰機開始進入大規模退役期,加上中國年新增戰機的數量明顯超過美國,而退役戰機的數量卻大幅低于美國,中美戰機數量的差距在迅速縮小。
據不少國外機構的統計,中國殲-20目前的服役數量將近400架,每年新增的殲-20和殲-16等戰機數量超過100架。
同時,中國空軍在役的重型戰機數量已經大幅超過美國。中國重型戰機的數量已經超過1000架,而美國F-22和F-15相加僅有500多架。
與美軍相比,中國先進戰機的服役時間相對較短。例如,中國殲-10、中國殲-11、殲-16和殲-20的開始服役時間分別為2003年、1999年、2016年和2017年。除了外購的蘇-30以外,中國戰機平均服役時間低于15年,退役壓力較低。
與此同時,與美軍相比,中國空軍各機型服役時間不僅相對較短,而且雷達等電子系統更先進,遠程空對空導彈性能優勢明顯。
例如,殲-20新型雷達采用碳化硅半導體,特定模式下探測范圍超過600公里,能在美軍 F-22 和 F-35 戰機探測范圍外鎖定目標。
而美軍F-35的AN/APG-81雷達(砷化鎵/氮化鎵混合)探測距離不足300公里,且側向隱身能力薄弱。F-22的AN/APG-77雷達雖性能較強(探測約400公里),但技術迭代緩慢。
中國已經將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普及至殲-10A、殲-11B等老機型,殲-16和殲-20等新機型均標配更先進的雷達。
而美空軍的四代戰機則普遍尚未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少仍在用多普勒雷達。
目前,美軍除了F-35和F-22相對較新以外,絕大多數的戰機服役時間較長,老化嚴重,戰斗力下降,開始進入大規模退役期。
例如,美空軍的F-15和F-16戰機的平均機齡均已經超過戰斗機平均服役年齡的30年。
2025年財年,美空軍僅采購了約60架戰機,包括44架F-35,12架F-15EX。同時,,美空軍退役200多架戰機,包括91架F-15、11架F-16。
隨著殲-35的服役,中國五代機數量可望在未來幾年內超過美國,中國空軍戰斗機力量即將實現全面逆襲。
同時,美國在六代機領域也明顯落后于中國,中國的殲-36和殲-50已經有多架原型機,并且已經在密集進行試飛工作。
為了對應這一挑戰,美空軍新預算做出了重大調整,大幅增加預算、加大六代機和新型中遠程空對空導彈的研發投入、延遲F-22戰機的退役、大幅增加B-21隱身轟炸機的投入。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如果預算和解法案獲得通過,美國空軍將獲得 2495 億美元的總資金,這將比2025年頒布的支出大幅增加 17.2%。
美空軍計劃在2026財年退役340架作戰飛機。其中,包括其最后的 162 架 A-10攻擊機、62 架 F-16戰機、34架F-15戰機。如果獲得國會批準,這是美空軍多年來最大的飛機退役。
但擬議的退役名單不包括 Block 20 F-22A 猛禽,其中大約有32 架,由于美空軍擔心它們不具備戰斗能力而試圖退役,國會一再阻止這些努力。
2026財年,美空軍 將F-35A戰機的采購量減少近一半,從 2025年的44 架減少至 24架。加上21架F-15EX戰機在內,美空軍將總共獲得 45 架新戰斗機,遠低于實現機隊現代化所必需的72 架戰斗機年度采購的基準。
美空軍試圖通過削減F-35的采購量、讓大量老戰機退役,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來加快六代機的研發,2026財年,美國F-47 六代機獲得了35億美元研發資金。
但F-47未來是否能夠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時,確保性能不縮水,滿足未來戰爭的需求,并按計劃服役,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美軍六代機曾一度嚴重受挫的關鍵原因。
同時,為了縮小在中遠程空對空導彈領域的差距,美空軍和美海軍在年度預算申請中首次尋求6.705 億美元資金,以支持采購用于作戰用途的 AIM-260A 聯合先進戰術導彈。
在經過多次延遲后,美國的AIM-260A中遠程空對空導彈終于服役了。
而中國 PL-15 中遠程空對空導彈在 2016 年就已經問世,射程更遠、更先進的PL-17也已經服役,中國還在一直大力發展PL-21等遠程空對空導彈。即使AIM-260A能夠順利服役,在遠程空對空導彈領域,美國仍然明顯落后于中國。
美國空軍去年警告說,到 2050 年,射程可達 1000 英里的空對空/或地對空導彈似乎將成為美軍面臨的威脅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同時,美空軍對B-21轟炸機的采購資金將從2025年的19億美元激增至47億美元,以增強其空中戰略打擊力量的優勢。
因為 “重大延誤”、成本激增和性能等問題,美空軍還計劃取消 E-7 楔尾預警機計劃,這使得美軍在預警機領域與中國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E-7 楔尾預警機的單架成本已經從5.88 億美元增加到 7.24 億美元,同時,美空軍還擔心它是否能在有爭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美空軍將計劃通過增購 E-2D 預警機和加快太空預警系統建設等方式來彌補E-7 計劃被取消所帶來的空白。
但E-2D作為中型艦載預警機,航程、雷達孔徑與指揮席位遠不及E-7,無法滿足大陸戰場需求。美國加速天基預警系統部署,但需承受5–10年的預警指揮能力低谷期。
中國則依托空警-3000/500/600/700系列構建“陸海空天”四維預警網,結合反衛星武器形成“攻防一體”優勢,已在體系對抗中占據主動;而美國若無法解決空基指揮平臺斷代問題,僅靠天基系統難以逆轉全局劣勢。
憑借著戰斗機和預警系統的優勢,中國將在未來的空中對抗占據更明顯的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