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樣的人,也總被人指責?
相信最近不少人都看到了這個名叫李富貴的網紅。
她靠著給村里的老人送貨賣菜走紅,也得到了網友們送她的賣菜西施的外號。
不少的網友都夸她是在貧瘠的土地上盛開的向日葵。
也正是這份樸素的情感,使得李福貴在最近漲粉無數,三天內暴漲80萬粉絲。
然而隨著她的爆火,令人惡心的一幕就出現了。
李福貴的人生,幾乎是從廢墟里開始的。
父母智力有缺憾,無法像常人一樣撐起一個家。
叔叔又在一場意外中倒下,徹底喪失了勞動力。
命運沒給她留下任何喘息的空間,還是個孩子的她,就得學著做個大人。
別人還在撒嬌的年紀,她已經在灶臺前忙活。
十四歲,同齡人剛上初中,她已經一腳踏進了社會,用稚嫩的肩膀去扛那些本不屬于她的重擔。
她也曾試過像普通女孩一樣,結婚,組建自己的小家庭。
但為了能繼續照顧那個風雨飄搖的原生家庭,她最終親手結束了自己的婚姻。
這份決絕里,藏著多少外人看不懂的辛酸與犧牲。
從此,她的人生軌跡,被固定在一輛破舊的小貨車上。
車上載著豆腐、蔬菜和日常雜貨,車輪滾滾,駛向那些被遺忘在大山深處的村落。
為老人們送貨,是她的生計,更像一種情感上的償還。
山里的老人,腿腳不便,下山采購一次比登天還難。
李福貴不僅從不趁機漲價,還總是主動抹掉零頭,遇上特別困難的,干脆就半賣半送。
她身上有種天然的親和力,會細心地給老人們拍照。
用一塊簡單的畫布當背景,再把洗好的照片送到他們手里,給他們灰白的生活添上一抹亮色。
這份耐心和溫柔,源于她內心深處的一塊柔軟角落。
她是被奶奶帶大的,奶奶是她童年里唯一的光。
后來奶奶走了,這些山里的老人,就成了她情感的延續。
照顧他們,仿佛就是在重溫奶奶曾給過的溫暖。
李福貴從沒想過要成為焦點。
她只是覺得,如果能把日常拍成視頻,或許能多一點收入,讓日子不那么緊巴,讓爸媽和叔叔能過得好一點。
她所期望的,不過是在不打擾自己生活的前提下,獲得一份微薄的、可控的關注。
誰能料到,算法這只看不見的手,有著點石成金,也能翻云覆雨的魔力。
它精準地捕捉到了這份深植于鄉土的淳樸和堅韌,并用巨大的流量把它推到了億萬人眼前
一夜之間,李福貴的賬號涌入了數百萬粉絲。
官方媒體也聞風而動,毫不吝惜贊美之詞,“賣菜西施”、“豆腐西施”之類的標簽貼了上來。
把她塑造成了一個完美的、勵志的道德偶像。
人們被她打動了。
看慣了網絡上的精致與虛浮,這樣一個在泥濘中開出花來的姑娘,她面對苦難的樂觀,她對待老人的真誠,都顯得如此可貴。
她成了正能量本身。
但這股潑天而來的流量,很快露出了它猙獰的另一面。
它像一頭失控的巨獸,徹底撞碎了李福貴平靜的生活。
原本一天就能跑完的送貨路,現在被各種慕名而來的人堵得水泄不通,兩三天都走不完。
這意味著,那些等著她送菜的老人,要餓肚子了。
媒體的長槍短炮對準了她,粉絲的圍追堵截讓她喘不過氣。
最讓人惡心的是,甚至還有一名聲稱是李福貴的粉絲,直接拎著行李箱來找她。
名義上說著什么是來拜師學習剪輯手法的。
可是嘴里卻一直念叨著李福貴爺爺的心愿。
李福貴的爺爺因為年紀大了,所以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離開之前,能看到李福貴嫁人。
可是她的爺爺不知道,如今的李福貴已經是個大網紅了。
很多圍上來的人,看中的根本就不是李富貴這個人。
而是看中了她背后的流量,就是想把她當個工具而已。
所以這么多年來,李富貴根本不敢去考慮感情方面的問題。
而如今這名所謂的男粉絲,拎著行李箱上門,嘴里還念叨著什么爺爺的心愿。
他到底什么想法,誰會看不懂。
如果真的想學習視頻剪輯的話,那遍地都是輔導班。
為什么還要拎著行李箱大老遠的過來,找一個單身女性學習。
她的家不再是安全的港灣,而成了一個任人圍觀的景點。
隱私,成了最奢侈的東西。
更可怕的,是躲在屏幕后面的惡意。
當最初的新鮮感和感動褪去,質疑和揣測便如潮水般涌來。
有人說她是在“消費老人”,把善行當成劇本,不過是為了博取同情,收割流量。
“年入百萬”的謠言傳得有鼻子有眼,仿佛每個人都親眼見過她的銀行賬單。
面對這些,李福貴百口莫辯。
她在鏡頭前一次又一次地哭著解釋,“爆火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她無比懷念過去那個可以自由自在賣貨的日子。所謂的年入百萬,更是子虛烏有。
她不明白,自己只是想讓家人過得好一點。
同時力所能及地幫幫那些老人,怎么就成了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
李福貴的困境,恰恰在于網絡把她變成了一個符號。
當一個人被貼上“勵志”、“善良”、“正能量”的標簽后,她就不再被允許是一個完整的人了。
符號是完美的,不該有瑕疵。
符號是純粹的,不該談錢,符號是無私的,不該有普通人的煩惱和欲望。
所以,當李福貴流露出對爆火的抗拒和痛苦時,一些人立刻翻臉了。
他們的邏輯簡單粗暴:你既然享受了流量帶來的名氣和可能的好處,就不該抱怨它帶來的壞處。
你的眼淚,不過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不想火你發視頻干什么?”這句質問,像一把尖刀,把她釘在了偽善的十字架上。
在這些人的認知里,不存在中間地帶。
一個人要么是純潔無瑕的圣人,要么就是處心積慮的騙子。
那個會累、會煩、會委屈、想踏踏實實多賺點錢讓家人過得舒服點的李福貴,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必須完美,必須不食人間煙火,必須承受一切贊美與詆毀而面不改色的“豆腐西施”。
她真實的血肉和情感,被這些標簽覆蓋、擠壓,直至面目全非。
五、潮水退去后,那個賣豆腐的姑娘還在嗎?
喧囂總會過去,流量來了又會走。
李福貴沒有像一些人預測的那樣,趁著熱度簽約公司,直播帶貨,走上網紅變現的快車道。
她選擇留了下來,留在那片養育她、也束縛她的土地上。
她依然開著那輛小貨車,穿行在熟悉的山路里。
她想把流量帶來的意外收入,拿出來修繕村里的路,回饋給那些曾經幫助過她的鄉親們。
這或許是她對抗外界喧囂的唯一方式:你越是揣測我的動機,我越是要用最樸素的行動,守住我內心的那份干凈。
只是,那個曾經在山野間自由放歌,能和老人們毫無芥蒂地開玩笑的姑娘,還能回來嗎?
當每一次舉起手機,都可能被解讀為“作秀”。
當每一次真誠的笑,都可能被懷疑是“表演”,那份發自內心的自在,要如何尋回?
流量的洪流,能將一個普通人沖刷成什么模樣?
這個問題,李福貴自己,恐怕也答不上來。
參考信息來源:
極目新聞:《駐大阪總領事向全球推介河南姑娘“李福貴”,其賬號三天漲了80萬粉絲》2025-06-30
大象新聞:《擁有600多萬粉絲的李富貴回應走紅,生活節奏全亂了》2025-06-27
喜歡本期節目,請您點擊“關注”,不錯過下期分享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