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居然要開征單身稅了?國家級的催生要來了嗎?這年頭談個戀愛都難如登天,現在連錢包都要被政府給強制掏空嗎?大家最近是不是被日本要對單身征稅這條新聞嚇了一跳?
別急啊,社長給你分析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其實這個單身稅是一項叫做兒童育兒支援金的社保加費。簡單來說就是從2026年4月起,每個人在繳納醫療保險費時,會多出大約0.1%到0.2%的附加費。
那平均算下來一個月大概多交個幾百日元,最多上限是1650日元,那折合人民幣就幾十塊錢。
那么為什么要加這筆錢呢?
原因就仨字:少子化。2023年,日本的新生兒數量已經跌破了70萬,生育率只有1.2。
專家甚至打過比方,如果什么都不做,600多年后,全國可能就只剩下1個14歲以下的小孩。日本政府把2030年前后定成最后的反轉期窗口,決心用一切辦法把生娃這件事給揪回來。
那么這筆錢要從哪里來呢?
與其再漲消費稅,不如讓全民在現有的社保體系里面各出一點,眾人拾柴,湊成這個專項育兒基金。
這錢收上來具體要怎么花?
首先就是把兒童津貼的上限從每月的15000日元翻到3萬日元,并且取消收入限制。也就是說,中產家庭也能夠領。其次呢,像托育服務、產后護理、無痛分娩補貼,都會加碼。
到了大學階段,政府準備把學費三分之一減免的政策擴展到私立院校的中低收入學生身上。一句話,就是錢要全部砸在讓老百姓能夠生得起、養得起、讀得起的這條鏈路上來。
那么為什么要被叫做單身稅呢?
因為單身人士或者是暫時沒有孩子的夫妻要和有娃的家庭一樣多交,但是卻拿不到直接的補貼。看上去其實就是被轉移支付了。盡管官方文件只說了,這是一種社會連帶負擔,但是社交媒體還是會給它貼一個朗朗上口的標簽,叫做單身稅。
那么你覺得這樣公平嗎?
反對者覺得工資本來就沒有漲多少,再扣這點錢,年輕人的荷包就更癟了,結婚生子的欲望只會更低。
贊成者則說,這是替下一代買單的保險金,這比直接漲消費稅來得更溫和一些。而且高工資人群雖然交的多,但是有一個月繳費的上限,同時企業也得配套交錢,成本大約增加0.1%。
可政府承諾會用加薪減稅來做對沖,但是細節還在談。
其實這種無子女多交一點的思路,并非日本首創。德國的護理保險就規定,23歲以上沒有孩子的人的費率要比有娃家庭高0.6%。
這制度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雖說德國的養老金更穩了,但是德國的生育率卻依然徘徊在低位。可見用錢去刺激生育,有用,但是不夠用,像托育資源、職場性別平等、住房成本啊,卻一樣都很難翻盤。
所以真正需要弄清楚的是,這筆錢并不是針對單身群體的懲罰性稅收,而是一種全民共擔的養娃基金。
它的成敗關鍵不在于每個月多收了幾百日元,而在于日本能不能同步做好托育的鋪位、工作時間、住房福利這些系統性的工程。
如果這些大石頭不能搬走,那么再高額的補貼,也難以讓年輕人真正地敢生、想生。
對我們來說這件事至少給了我們兩點啟示。第一個就是,鼓勵生育不是一味地撒錢就能解決,必須要打組合拳。
第二,如果真的要通過社保體系的加費來為未來投資,那就得把公平和激勵機制設計到極致,讓繳費人看到希望,而不是只看到被加碼的扣款行為。
這個所謂的日本單身稅,其實是一場為下一代籌資的全民眾籌,它會不會奏效,還得看日本能否在愿生、養得起、待得好這三件事上同時交出合格的答卷。
倘若核心矛盾解決不了,那這筆錢只會成為社保賬單上新加的一行小字,無論口號多么響亮,都難以讓搖擺不定的年輕人邁出人生的下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