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原創音樂互動輕喜劇《會發光的朋友》都會在柳州文化藝術中心多功能劇場上演,柳州方言的詼諧對白與柳州文化的新表達碰撞,傳統山歌與現代音樂跨界混搭,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2月至今,已經持續演出42場,接待觀眾2000余人次。
△演出現場。圖源:柳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微信公眾號
如何打造更多像《會發光的朋友》這樣的優秀演藝節目,從而豐富游客文化體驗、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近日,柳州市政協圍繞“創新文旅演藝模式,打造城市文旅演出品牌”開展視察和界別協商座談會,為文旅融合發展匯聚智慧力量。
“去年,全市大型文旅演藝項目舉辦831場次,演出場地覆蓋劇院、景區,‘中外優秀劇目月月演’、三江縣《坐妹三江》、融水縣《家朵坐夜》(原名《苗魅》)《雨卜苗韻》《侗戀》等項目總收入超1143萬元。”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劉莉介紹。
“如何突出本地獨特文化資源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市政協委員羅杰建議,加強市場調研與分析,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和游客喜好,將文旅演藝項目的票根經濟與柳州螺螄粉等網紅美食聯動,探索“嗦粉看劇打折”“粉店引流分紅”“演藝﹢商業”等多種合作模式。
市政協委員吳懷輝提出,將柳州工業博物館、窯埠古鎮等場地改造為“演藝新空間”,設置移動式觀演裝置、AR導覽系統,實現“邊走邊演”的沉浸模式。
“文旅演藝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在市政協委員李蘇青看來,要聯合區內外高校院所開設“文旅演藝班”,培養編劇、導演、技術等復合型人才。
委員和專家們還建議,爭取出臺“演藝專項資金”,對原創劇目、數字技術應用給予補貼;優化成本管理,科學合理地規劃演出場地,提升項目的盈利能力;加強與國內外優秀文化藝術機構及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理念。
“文化是城市的底蘊,旅游是城市的活力,而文旅演藝則是兩者融合的‘金鑰匙’。發展文旅演藝事業,既激活了文化資源,又拉動了消費升級。今后市政協將持續圍繞繁榮文旅演藝市場建言獻策,為柳州加快建設文化強市貢獻智慧力量。”市政協副主席莫玉和說。
作者:任柳柳 肖亮升
文字編輯:張佳琪
新媒體編輯:莫愁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