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國的局勢已經非常清晰了。北京豐臺在研究教師退出機制,天津西青區在推出教師考核制度,合格的留任不合格的開除。福建、廈門甚至直接明確的指出,以后招的教師崗位將完全沒有編制。按照現在這種趨勢,10年之后,全國將會有200萬個教師編制消失,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整個問題的根源,就是新出生人口不斷下滑導致生源大規模減少。
2016年,全國新生兒數量還能達到1800萬。
可是最近這些年,出生人數持續下降——2018年已經低于1500萬,2019年跌到1400萬以下,2020年直接跌破1200萬。
2024年,全國新生兒數量只剩900萬左右。
短短幾年,孩子大幅減少,整個基礎教育的學生基數就自然撐不起來了。
小學校數也隨之大幅萎縮。
2016年時,全國小學數目還有17.76萬所,可到了2024年只剩不到14萬所。
這減少的3萬多所小學,不是合并,也不是搬遷,主要就是許多地方根本沒學生可招,學校空在那里了。
實際情況嚴重的中部地區,比如江西省,甚至出現過小學完全招不滿學生后被閑置的現象。
這也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招聘需求。
2020年,江西還可以招兩萬多教師,到2025年就只剩下兩千多人招錄名額,縮水最厲害的地方能達到90%。
類似情況,全國其他很多地方同樣在發生。
為了應對教師總人數“水分”變多,多地開始推行教師退出和考核淘汰機制。
北京豐臺區研究怎么讓不適合的教師正常離開崗位,天津西青區用考核“打分”,誰不達標誰得走。
廈門更是要求新招老師完全不提供編制,放棄鐵飯碗。
浙江、貴州、湖南等地,也在試點教師退出政策。
這些措施基本已經說明,未來教師編制肯定會繼續縮減下去。
按照北京師范大學的最新研究,照目前情況演化到2035年,全國消失的教師編制將達到200萬。
看趨勢,教師隊伍整體要經歷一次大范圍的結構調整。
其實這種情況,日韓等國家早幾年已經出現過。
那邊生孩子數一路下滑,學校陸續撐不住關閉,影響范圍已經延伸到高中、大學。
像2022年韓國首爾某高中因找不到學生被關閉,日本2023年有兩百多所大學陷入招生危機。
他們怎么處理多出來的老師?
第一種做法是和合同制老師直接解約,發一筆補償讓他們離職。
第二類是針對老編制教師,他們用各種辦法“逼”老師主動走人。
比如搞跨地域工作調動,讓教師去附近最偏遠的學校任教,每天來回成本太高,很多人撐不住就走了。
還有的學校拓寬老師工作內容,除了上課還讓擔行政和雜事,沒加薪反而加班加點,很多老師壓力大了自然會離開。
有的學校讓語文老師去教美術,需要強制轉崗,適應不了只能自動離開。
也是有老師直接被分流到老年大學、社區課堂,讓他們專門教老人,但適應環境的難度非常大,最后不少人還是辭職。
第三種方式,是提前讓年紀大的老師退休。
比如按照新方案,五十歲左右的教師被談話提前退休,補上幾個月甚至一年工資,位置留給年輕人。
第四種辦法,是像日本那樣把教師和公務員脫鉤,直接讓地方政府管工資,待遇下降,許多人也就不再堅持教師崗位。
這些方案,雖然各有不同,但說到底,目的就是讓整個教師隊伍體量降下來,保證運轉效率。
而且不管怎么調整,國內的教師存量其實比日韓大得多,壓力更明顯也更迫切。
從現實來看,教師崗位的終身保障制度肯定會大幅調整,結構性改革肯定越來越常見。
曾經穩定的教師行業,接下來很可能要重新定位、適應社會變化。
對于教師流動、教育質量保障,多出來的老師怎么妥善安排,這些話題都值得更多人關注和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