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達2.33億,相當于每6個人里就有1個患病者。與2005年相比,糖尿病患者數量激增了163%。
血糖高,皮膚就能看出來
專家介紹,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其健康狀況往往能直觀反映身體內部環境,尤其是血糖異常。
- 褶皺處皮膚顏色變黑
頸部、腋下、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顏色加深,表面變得粗糙,類似天鵝絨的觸感。
這是胰島素抵抗引起的黑棘皮病,是糖尿病前期或已確診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皮膚表現。
- 出現皮贅
皮膚上出現的小肉球或息肉狀增生物,多見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區域,通常是良性的。專家表示,高血糖患者由于代謝紊亂,很容易出現這類皮膚問題。
- 皮膚極度干燥、發癢
高血糖會破壞皮膚的保濕屏障,導致皮膚失去水分,變得干燥。干燥的皮膚容易引發瘙癢,秋冬季或氣候干燥的環境中更為明顯。
- 足部感覺減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表現為足部皮膚感覺減退、血液循環障礙、潰瘍形成和感染。
高血糖會損害足部神經和血管,使足部易受傷害且難以愈合。
- 無痛性水泡
這些水泡通常出現在手、足等部位,往往沒有明顯的疼痛感。這是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和皮膚營養障礙所致。
- 手指/腳趾皮膚變硬變厚
長期高血糖會導致手指和腳趾末端的皮膚角質層異常增厚,形成繭狀改變,可影響觸覺敏感度。
- 皮膚感染
皮膚熱、腫、痛;皮膚上有皮疹、發癢,有時還有小水皰、干燥鱗屑,或是產生看著像干酪一樣的白色分泌物。
- 眼瞼黃色斑塊
瞼黃瘤多見于高脂血癥患者,但高血糖也是其重要誘因之一。這種斑塊通常呈現出淡黃色或棕黃色,質地柔軟,邊界清晰。
- 脛骨前褐色斑
通常出現在小腿前側的皮膚上。這些褐色斑點是由于局部微血管病變和色素沉著所致,可能單獨出現或成群分布。
- 暴發性微紅黃色小腫塊
看起來就像丘疹一樣,很快會變成淡黃色。一般出現在臀部、大腿、肘彎處或膝蓋后部,軟軟的,會發癢。
- 黃色、紅色或棕色斑塊
一開始像丘疹,隨著時間推移,會變成腫脹堅硬的皮膚斑塊,醫學上叫作“類脂質漸進性壞死”。
- 紅色或肉色凸起腫塊
皮膚出現肉色、紅色、粉紅色或藍紫色的腫塊和斑塊,醫學上叫“環狀肉芽腫”。
專家建議,當皮膚出現這些異常,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自己的糖尿病史和用藥情況,以便醫生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生命時報
轉發提醒,讓家人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