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時看到條挺有意思的動態:四十出頭的張先生發現眼角冒出幾塊褐色斑塊,忐忑不安地掛了皮膚科專家號。三甲醫院的診斷書讓他哭笑不得 —— 老年斑。醫生開了支維 A 酸乳膏,囑咐每日薄涂。當我問起效果,他發來張對比照:"似乎淡了點?"
這個尋常的看診故事透著黑色幽默。我對著鏡子端詳自己顴骨處的斑塊,忽然發現辦公室半數同事臉上都有類似印記。2025 年皮膚科門診數據顯示,四十歲后出現脂溢性角化(俗稱老年斑)的就診量較十年前增長 47%,紫外線過量暴露、屏幕藍光和遺傳因素交織成當代中年人的 "斑痕圖鑒"。
維 A 酸確實站在祛斑藥物鄙視鏈頂端。這種維生素 A 衍生物通過促進表皮更替來淡化色素,在臨床驗證中對早期斑塊改善率達 68%。但鮮有人注意到說明書角落的小字:可能出現脫皮、灼熱等刺激反應。就像我樓下藥房王藥師說的:"十個來買維 A 酸的,九個不知道要避光使用,八個嫌見效慢擅自加量。"
更值得玩味的是診療場景的轉變。過去兩年 AI 皮膚檢測儀入駐社區醫院,掃描兩分鐘就能生成初步診斷。可當算法判斷斑塊惡性概率低于 3% 時,多數人仍選擇掛專家號求個心安。這種科技與傳統交織的醫療選擇,恰似我們這代人面對衰老的矛盾心態 —— 既依賴現代醫學,又難舍那份被醫生親自診斷的儀式感。
看著鏡中斑痕,我最終沒去買那支藥膏。皮膚科李主任的忠告在耳畔回響:"四十歲的斑是歲月蓋的郵戳,與其焦慮涂抹,不如每天多曬十分鐘太陽 —— 當然,記得抹防曬。" 或許對抗衰老最好的藥方,是學會與時光留下的印記溫柔相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