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什么值得買平臺在成立十五周年之際,聯合15個品牌發布了《關于生活的15個提案》,提案中展現的每個場景,都成了觀察當代人生活態度的萬花筒。
說到旅游生活,提案中寫道“在路上的人,永遠年輕”;提到美食生活,“要詩和遠方,也要吃好喝好”的提案,溫暖每個小吃貨;江小白那句“總在微醺時找回自己”,捕捉到每個愛喝酒之人的松弛時刻。
什么值得買發布的這15個提案,仿佛一面面映照生活的鏡子。它們懂得山河湖海的壯闊,也深知廚房方寸間的溫度;它們尊重每一份獨特的興趣,無論宏大還是細微。這15個提案雖然無法概括所有人的生活切片,卻捕捉到了用戶對生活的熱愛。
正是這份對生活脈搏的細膩把握,讓“什么值得買”這個名字,成為了一個能安放當代人興趣與表達的新空間。也難怪,當它選擇在十五周年之際,突破傳統的慶祝方式,轉而用這樣一份“生活素描”與用戶對話時,這背后,是怎樣的深意?
答案,或許就藏在那些被提案溫柔照亮生活多面體之中。
興趣,是被低估的隱形生產力
用戶的興趣愛好,是一種被低估的隱形生產力。
根據馬斯洛需求原理,人的需求分層次進行,即生存 > 生活 > 娛樂 > 自我成長。生存需求之外,無論是娛樂還是自我成長消費需求,背后都有一條潛在的邏輯——興趣消費。
1932年,克里斯蒂安森因出于對木制手工的興趣,建立了樂高玩具帝國;馬斯克最初成立SpaceX,也是源于對太空探索的熱愛。
從消費端來看,“男孩一面墻,堪比一套房”的潮玩經濟,飛盤、徒步、露營等中產運動蔚然成風都是興趣消費的投影。有數據顯示,人們每天會用50%的時間通過不同的途徑和媒介瀏覽自己喜歡的內容。
尤其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興趣消費趨勢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注重體驗等鮮明特點。大家的興趣愛好點涵蓋娛樂休閑、時尚美妝、餐飲美食、體育運動、文化藝術、旅游出行、科技數碼等諸多生活領域。
這些不同的興趣領域,就如同一扇扇展示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的窗口,不僅展現了他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也為我們揭示了消費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潛在機遇。
這也就能理解,什么值得買為什么要在十五周年的節點,重新定位自己。今年5月,什么值得買正式升級到什么值得買Gen2,完成了從“科學消費”到“興趣消費”的進階轉變。過去科學消費的推薦模式,雖然能幫助用戶高效決策,但對于不同人群形形色色的需求,“科學”總有難以覆蓋的地方,平臺要想更好的連接用戶和品牌,必須變得更包容、更豐富、更多元。
向“興趣消費”進階后的什么值得買,就像其發布的15個生活提案,用戶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興趣心得和消費見解,以各自的方式詮釋著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對興趣愛好的執著,也塑造出了多樣化的消費圖景。這15個生活提案只是有關興趣的小小管窺,背后,則是對于具體的每一種生活、每一個人的關注與關懷。
成為“興趣消費指南”,
值得買做對了什么?
從興趣愛好的多樣化發展,到特色人群的精準畫像,我們看到了興趣消費的巨大潛力。
品牌若想真正觸達用戶,關鍵在于與用戶建立深層的情感共鳴,深刻理解他們的精神需求與生活狀態。
無論是滿足用戶對快樂、治愈、求知、社交的情感需求,還是為他們提供契合興趣的產品與服務,都能為刺激消費開辟了新的路徑。
我發現升級后的什么值得買,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陣地。它不僅是一個傳統的購物平臺,還是一個融合了比價神器+興趣社群+開箱測評+天然種草池的多元空間。
尤其是在興趣社區界面,涵蓋了數碼、汽車、家居、影音、運動、美食、旅游等各種能想象到的興趣愛好,點進去就能一鍵直達“同好聚集地”,就算不買產品也能當成了興趣交友群,算得上是當代人的“興趣消費指南”。
由此可見,什么值得買對于大家興趣生活的洞察,不僅限于十五周年的提案海報中,而是實實在在扎根于生活之中。
最關鍵的是,什么值得買不僅發現了興趣生產力的價值,還將其放大成為品牌實實在在的銷量與GMV。
據值得買科技發布的2025年618戰報,在國補和興趣的雙重推動下,平臺助力42個品牌達成超千萬GMV,內容發布量同比增長17.28%。
其中由潮玩、游戲等興趣標簽帶來的銷量增長格外亮眼。任天堂Switch2預售,拉動平臺游戲硬件GMV全周期同比增長180.18%,品類GMV TOP3的單品均為Switch2及相關卡帶套裝;潮玩頂流LABUBU熱度持續攀升,“什么值得買”平臺內泡泡瑪特GMV同比增長53.60%。
什么值得買作為興趣消費的引領者,有兩個必殺技。
1.深刻洞察用戶需求,死磕“值得買”
成立十五年來,什么值得買每次升級,都是通過洞察用戶的核心需求,讓“值得”變得更超預期。
2010年,消費者對電商購物的經驗與信任度不足,“什么值得買”以中立的第三方立場,為消費者推薦靠譜渠道和值得好物;2015年前后個性化消費成為主流,平臺自研算法和商品庫,讓商品推薦做到千人千面;2020年以來消費信息過載,“什么值得買”就死磕內容和質量,幫助消費者高效決策。
如今,當代人對商品的功能性需求已趨于飽和,更加關注品牌背后的意義、審美體驗以及情緒價值,興趣消費成了當代人的解壓方式和社交貨幣。
如上文所說,興趣消費雖能量巨大,但其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使得品牌和消費者連鏈接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
什么值得買的應對方式是,通過AIUC引擎將收集到的全網消費內容深度加工處理,繼而從消費相關性、內容可靠性、信息密度值、作者知名度等12個維度提取興趣標簽,隨后再與用戶畫像精準匹配。不僅幫用戶了解興趣、管理興趣,更能幫用戶拓展興趣、發現興趣。
這種源于用戶洞察的興趣標簽,能極大地提高品牌營銷精準度和用戶決策效率。
2.打破興趣+消費壁壘,重構“人貨場”
從平臺和品牌角度看,什么值得買能將興趣轉變為銷量,靠的不僅是概念而是生態。
早在上一個階段,什么值得買就已經將興趣社區融入消費中,現階段平臺又借助AI的力量,徹底打破興趣和消費之間的壁壘。
舉個例子,對于標簽里的“汽車愛好者”,系統可以從用戶的分享中挖掘其具體的喜好,比如是喜歡賽車還是家庭用車,在此基礎上平臺能定制化推送內容,讓品牌更精準的連接用戶。與此同時,用戶購物后的真實分享既能在社區結識更多懂車、愛車的伙伴,也能反哺品牌進行產品升級和營銷布局。
以一篇介紹洗碗機的文章為例,點擊AIUC引擎篩選判斷后的“文中商品”標簽,就能看到商品的賣點解析、風險提示和真實的購買建議,能幫助消費者提升決策效率。今年618期間,AIUC標簽識別擴至去年的15倍,內容審核時長縮短至去年的1/8。
在購物完成后的分享階段,AIGC引擎能夠幫助創作者快速生成所需內容和圖片,不僅提升了內容生產效率,更有效增加社區內容數量、豐富社區內容生態。
在AI技術的加持下,GEN2不僅讓產品功能更完善、用戶體驗更優化、用戶創作流程更順暢,還進一步推動了消費者決策效率的提升,促進消費增長。今年618期間,“什么值得買”GEN2首頁人均GMV同比提升15.1%,通過平臺AI購物智能體達成的訂單轉化率同比提升162.6%。
在多年內容積淀和AI算法的助力下,什么值得買場域內已經形成 “購買 - 分享 - 認同”的消費閉環,重建興趣生態下的人貨場。
什么值得買的案例證明,興趣+AI正在成為品牌跳出內卷的解藥,傳統電商的邊際效應遞減已成定局,內容力才是激發用戶消費熱情的密鑰。
每一次為興趣買單,
都是為美好生活投票
消費,正在成為新時代的勞動。
不得不承認,隨著互聯網電商的發展,消費這個動作所需要付出的決策成本越來越高。
從渠道上來看,線上多平臺線下多渠道本就選擇眾多,再加上渠道成本的差異,不同渠道的產品品類和價格也有所不同,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成本;從內容上看,購物節和電商營銷新玩法加速信息過載,社交媒體上的海量海量攻略也在無形中加重了大家的“錯失恐懼癥”。
諸多選擇中的購物微決策讓消費者感到疲勞。青山資本2024年中研究報告數據表明,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做出至少35000個決定,僅一次消費行為就會涉及上百次微決策,決策背后的疲憊不僅讓消費者決策困難。對于消費者而言,有時消費反而變成了一場不幸福、反而辛苦的“勞動”。
對于什么值得買,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消費變得更有幸福感。
《2025年上半年興趣消費趨勢報告》總結出2025年上半年中國興趣消費市場的四大趨勢:精神曠野、樂活自我、極智樂趣、寵愛生活。從這四種趨勢中可以窺見,提升當代人消費幸福感的幾個關鍵詞:情緒價值、精神療愈、身份認同。
縱觀什么值得買的十五年發展史,這幾個關鍵詞始終貫穿于平臺價值觀中。
比如什么值得買為了盡量確保平臺的內容有用、有趣,且能幫助用戶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如今什么值得買2.0時代的“興趣消費”,更是把消費與當代人的生活態度高度融合。
舉個例子,有用戶在社群聊天發現,有人把1.5L大水壺評價為“摸魚神器”,他們還在跟帖中當水壺變成一種社交貨幣,一起監督喝水聊天放松。無意間的興趣發現,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次消費,隨之而來的社交的愉悅感和圈層認同感才是幸福的來源。
什么值得買不僅重新定義了“值得”,更是將平臺打造成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道。于品牌而言,未來在什么值得買上的布局重點,不是價格戰和參數內卷,而是對高階價值的深耕,這必將成為品牌增長的第二曲線。
消費是手段,興趣是內核。在興趣消費時代,什么值得買重新定義“值得”:每一次消費都是對自己喜歡的生活投票,這一內核充分代表著當代當代人的消費哲學——為熱愛,就值得。
在商業的賽道上,只有與時代精神共振,才能跑出真正的加速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