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女人天性愛美”,可當看到董宇輝采訪當代作家李娟時,我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畫面,
李娟不僅完全素顏出鏡,身上更是沒有一件首飾,渾身都散發著純天然的美。
這種毫無“添加劑”的美,實在是太少見了,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如果一個女人手上沒有手鐲、手鏈,脖子上沒有項鏈,那么我們要恭喜她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她在這4個方面非常“特別”。
高度自我認同
這類女人往往高度自我認同,從不依賴外來物品定義自己的形象和價值。
對于她們而言,首飾反而成為一種累贅,戴在身上總是覺得不自在,還會影響自己思考;
只有不戴首飾,才會讓自己回歸本我狀態,靜下心來思考人生。
她們注重的是內在品質和價值觀,強調個人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正如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自我實現者能夠超越對物質的依賴,專注于內在成長。”
所以,我們就不難發現,不戴首飾的女人,內核強大、對自己有清晰認知、情緒穩定、能坦然接受自身的不足;
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質疑,能夠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不會輕易懷疑自己。
追求極簡生活
不戴首飾的女人,往往秉持簡約的生活理念;
心理學家勒溫提出的“心理生活空間”理論指出,她們不愿被物質的束縛,注重內心的平衡和自由;
她們將精力和資源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如學習、工作等,這種生活方式提高了心理幸福值。
我在央視紀錄片《生活的減法》看到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她就是來自河北石家莊的喬桑;
堅持過了8年的極簡生活,家里只有6件家具,衣柜里都是基礎衣服,洗漱間完全看不見名貴的護膚品;
這種“家徒四壁”居住狀態,很多人會覺得她經濟條件不好。
實際上,她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曾經也瘋狂買奢侈品;
然而,漸漸地,她發現物質的豐富,并不能實現自我價值,于是果斷進行斷舍離,開始過極簡生活。
如今,喬桑徹底擺脫了物質的枷鎖,生活反而越來越充實,每天會看書、學烹飪、做瑜伽等等,她也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厚度。
務實的消費觀
現在是消費觀念多元化的時代,不戴首飾的女人更加務實,她們的消費觀很理智,更傾向于將有限的金錢投入到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比如買書來充盈內心,去旅游,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豐富人生閱歷,或是學習新技能、培養興趣愛好,讓自己的內在快速成長。
心理學上的“延遲滿足效應”對此有著精準的解釋:
她們將金錢投入到能帶來長期收益的事情上,這樣就能夠延遲滿足,讓自己長期獲得幸福感,從而實現更高層次的人生目標。
如果購買首飾,只能獲得短暫的滿足,還會掉入購買陷阱,形成虛榮、攀比的心理;
時間久了,經濟壓力會成為一座大山,壓得人喘不上來氣;
還會掏空自己的精神世界,你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內心極為空虛,如此這般,怎么可能成功?
注重心理自由
這類女人也不愿被外界的評價和期望所束縛,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這種心理自由讓她們在面對復雜社會時保持清醒和堅定。
就像作家三毛,毅然決然地奔赴撒哈拉沙漠,與愛人荷西過上了簡單而純粹的生活,她只遵循內心對自由和浪漫的渴望。
三毛對心理自由的追求達到了極致,她一生都在掙脫世俗的枷鎖,拒絕被傳統觀念和外界眼光所定義。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自由源于對自我選擇的掌控。”
不戴首飾、追求心理自由的女性,她們能夠堅持做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勇敢地去追求,不會被外界的潮流和評價裹挾。
她們掌控著自己的生活節奏,不被外界的功名利祿誘惑,也不因他人的質疑而動搖,真正的做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類女性,她們做到了透過物質看生命的本質;
并以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內心,守護著對生命本質的認知,不會隨波逐流,更不會被物質蒙蔽內心。
這般通透與智慧,使得她們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從容,也成為了生活中的智者與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