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凌晨,周深青島站演唱會結束后,從青島北站出發至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的兩趟“歌迷專列”緩緩駛離。這是全省首次加開歌迷專列,讓外地歌迷在周日晚聽完演唱會可以“一鍵返程”。
增開“歌迷專列”,在全國范圍內也屬少見,此前僅有太原為歌迷加開過高鐵專列,從中不難看出青島對新消費趨勢的積極回應。
當一只LABUBU 3.0玩偶成為全球年輕人瘋搶的“社交貨幣”,“谷子經濟”引擎轟鳴;當年輕人以“私奔”的方式宣誓對婚禮的“主權”,“甜蜜經濟”大行其道;當因為一場演唱會、一場比賽而奔赴一座城,“票根經濟”成為流量新密碼……
眾多新經濟形態、新消費風口“風起云涌”,年輕人為情緒買單,正改變著中國當下的消費版圖。青島已經看到了這些新“經濟”背后的情緒價值,并力圖把握“Z時代”的消費需求,將城市服務與這種需求精準對接。
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青島正在調動自己的“情緒”。
01
新“經濟”風起云涌
今年以來,青島消費市場正傳遞出一些新變化。
今年四月,資深“吃谷人”亦周(化名)得知,某奶茶品牌與一款他非常喜愛的游戲將聯動推出主題飲品以及周邊贈品。開售當天,他早早趕到中山路附近的聯名主題店時,現場已大排長龍,還有專門從外地趕來的粉絲,這讓“吃谷”多年的他大感意外。
在小麥島公園,來自內蒙古的邢爽和男友正在舉辦一場只有山海見證的婚禮。沒有繁瑣的流程,沒有冗長的賓客名單,有的只是攝影師鏡頭下最真實的笑容。“在青島辦完婚禮后,我們回去只需要辦場答謝宴。”
風景秀麗的小麥島吸引諸多年輕人前來游玩。
邢爽的選擇代表了當下年輕人的新趨勢。嶗山區民宿主理人欣欣明顯感受到這種變化:往年一年不過六七場婚禮訂單,今年還未過半就已接到20余單,其中八成新人來自外地。
與此同時,青島市民健身中心體育場正迎來最繁忙的演出季。鳳凰傳奇演唱會當晚,北京網友“蘋果醬油醋”發了自己在演唱會現場的照片,并配上在青島的詳細行程,這次她帶著父母一同前來,“看完演唱會再帶他們逛逛青島”。
鳳凰傳奇青島演唱會現場。
這些看似孤立的消費場景,實則共享著同一套新經濟密碼:當60后還在衡量商品的性價比時,年輕人已在用“情緒ROI”計算投入產出——能否獲得社交平臺的點贊、是否滿足精神療愈、是否強化身份認同,正成為比價格標簽更關鍵的決策因素。這種轉變,讓原本抽象的“情緒價值”突然擁有了可量化的商業魔力。
02
為情緒價值快樂買單
在這些新興消費現象背后,潛藏著年輕一代獨特的心理密碼。正如南開大學社會學教授管健所指出的:消費者通過購買達成心理補償的行為,構成了情緒消費。
當“情緒價值”成了年輕一代新的消費密碼,情感需求被精準量化,看似“信馬由韁”的消費行為就有了規律的“落腳”,年輕人用錢包投出“有用+治愈+自我升級”的商品與服務細類賽道。
麥肯錫調研揭示,64%的中國消費者將精神滿足列為首需。淘寶天貓最新618戰報顯示,潮玩、寵物、運動三大品類爆發,453個品牌成交破億,2400家潮玩店增速超100%。
在情緒消費中,身份認同的彰顯、情感缺失的代償以及社交資本的積累,成為三大驅動力。也因此而催生出一些典型的情緒經濟的賽道,呈現出與傳統消費方式不同的特點。
身份認同的渴望在“吃谷”文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亦周搶購游戲聯名奶茶時,他購買的不僅是飲品,更是對某個二次元角色的情感投射。這種投射構成了年輕人自我認知的重要部分——通過擁有特定周邊來宣告“我是誰”。
年輕人和二次元角色扮演者合影。
情感代償的需求則催生了“微度假”和“治愈經濟”的繁榮。深藍智庫的調研顯示,超九成“Z世代”會因演唱會、電競賽事或漫展等鎖定出行目的地,其中近八成消費者表示,在觀看演出或賽事之余,會順便在目的地及周邊地區游覽。
在青島的海邊民宿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48小時逃離”——周五下班后飛抵青島,周日深夜返回,只為在沙灘上看一場日出。這些看似沖動的行程,實則是都市青年對日常壓力的逃避和療愈。
社交資本的積累讓消費行為具備了公共屬性。一場山海婚禮的照片可能在朋友圈收獲上百點贊,一個限定版盲盒的開箱視頻能在小紅書獲得數萬瀏覽。
年輕人深諳這種“社交貨幣”的運作規律,獨特的建筑風格,讓青島安娜別墅婚登巡回點成為網紅,每年吸引大量年輕人在這里結婚登記,這里還入選“全國最美婚姻登記處”,同時帶動曲阜路片區相關產業,實現了“領證+旅拍+婚禮”一站式服務,每年接待游客達15萬人次。
市南區安娜別墅外景。
讀懂這些情緒密碼,才能打通諸多“經濟”的背后邏輯。從一場演唱會衍生出住宿、餐飲、旅游的連鎖消費,到一場婚禮帶動攝影、場地、服飾的產業聯動,情緒經濟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撬動全域消費的支點作用。
03
打造情緒消費標桿城市
踩對“情緒”的節奏,每一步都可能轉化為增量入口,釋放出“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的消費潛力。
當下,青島正像布局產業體系一樣精細化布局新消費賽道,力圖通過強化自身的資源稟,抓住快速增長的風口。
今年3月印發的《青島市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方案》,提出要打造“大型音樂節會聚集地”、促進“文博消費”、探索“IP+消費”、激活體育消費,規劃了多個新情緒消費細分賽道的發力方向。
今年4月,借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的聚光燈,青島提出要打造“目的地婚禮”城市,制定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加碼“甜蜜經濟”。通過政策先導,推動行業有序發展。
“海誓山盟浪漫青島”集體婚禮活動。
在此基礎上,發放消費券,為市場注入流量轉化的“催化劑”。近期,隨著大流量演唱會的密集開演,青島發放1000萬元的餐飲券與住宿券,并聯動支付寶、美團等平臺企業發放各類消費券470萬元。同時,針對婚車消費群體發放最高6000元的補貼。
比起消費券的短期效應,“一票到底”玩遍青島的長效機制也逐漸成形。比如今年的青馬期間,青島推出“青馬消費周”,參賽者可享景區免票、酒店折扣、商圈特惠,讓“一人參賽、全家暢游”;在演唱會期間,青島也頻頻推出票根聯動,消費者可憑票游覽景區、享受酒店和餐飲優惠。
2025青島馬拉松比賽現場。
“本來只是想去青島聽一場演唱會,但在看到憑華晨宇演唱會門票可以打折游青島電視塔、云上海天這些景點后,我和朋友都決定留在青島進行深度游了。”來自淄博的楊夢雪說,“沒想到一張門票就可以玩轉青島,下次還要來!”
在情緒經濟的賽道上,青島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282公里海岸線是天然的治愈空間,八大關建筑群自帶浪漫基因,啤酒文化更是現成的社交載體。
隨著場景設計的系統化、服務配套的標準化和IP運營的持續化,青島將重新定義現代都市與人的情感聯結方式,構建起完整的情緒消費生態,真正成為情緒經濟的標桿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