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系里的一塊燙手山芋。中國大陸說臺灣是自己的一部分,鐵了心要統一,哪怕動武也在所不惜。美國呢,則一直在背后撐著臺灣,賣武器、給支持,讓臺灣能保持實際上的獨立。這事兒好幾十年了,這幾年更是火藥味越來越濃,大家都擔心會不會真打起來。
就在這節骨眼上,有美國專家拋出個說法:就算中國大陸把臺灣拿下了,可能也沒啥大用處;但如果美國摻和進去,直接動手,那美國本土就得遭殃,搞不好完蛋。
臺灣對中國大陸來說,重要得不得了,原因好幾條。先說地理位置,臺灣就在第一島鏈的正中間。第一島鏈是個啥?就是從日本到菲律賓這一串島,把中國大陸框在西邊。要是拿下臺灣,中國大陸就能沖出去,往太平洋里跑,海軍活動空間一下就大了。這對他們挑戰美國的海上霸權可是個大加分項。
再說經濟。臺灣是個寶,尤其在芯片這塊兒。臺積電你知道吧?全球頂尖的芯片廠,造的高端芯片全世界都搶著要,手機、電腦、甚至導彈里都少不了。2022年數據說,臺積電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高端芯片市場。中國大陸要是把這塊兒吞了,科技實力直接上一個臺階,卡別人脖子都行。
還有一層,臺灣對大陸來說是個感情問題。統一臺灣是他們喊了幾十年的口號,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兒。共產黨要是真把這事兒辦成了,國內支持率肯定蹭蹭漲,國際上也更有面子。所以這不光是塊地,還是個象征。
美國這邊,臺灣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首先,臺灣是他們對付中國大陸的一張牌。有了臺灣,美國就能在東亞站住腳,盯著中國大陸的一舉一動,不讓它太囂張。這叫“以臺制華”,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大戰略里繞不過的一環。
再者,臺灣是個民主樣板。美國老愛拿臺灣說事兒,說它是個“亞洲民主燈塔”,跟大陸的體制對著干。支持臺灣,就等于在意識形態上給中國大陸上眼藥,這對美國來說是個軟實力的體現。
還有經濟利益。臺灣的芯片不光對中國大陸重要,對美國也一樣。美國一大堆科技公司,比如蘋果、英特爾,都得靠臺灣供貨。2021年那會兒,全球芯片荒,美國就急得不行,臺灣的重要性一下就凸顯出來了。保住臺灣,就是保住自己的供應鏈。
美國有個智庫,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3年搞了個報告,叫《下一場戰爭的首戰:兵棋推演中國大陸統一臺灣》。他們用兵棋推演的方式,模擬了臺海打起來會咋樣,結果挺嚇人的。
大多數情況下,中國大陸是能拿下臺灣的,但得付出血本。他們可能會扔導彈、派海軍、登陸作戰,速度快得讓臺灣招架不住。美國和日本要是跳進來幫忙,也得搭上不少船啊、飛機啊,甚至士兵的命。有一回模擬,美國直接動手,仗打了老長時間,雙方死傷慘重,中國大陸還可能朝美國本土扔導彈,把西海岸炸個稀巴爛。
還有一種情況,美國不直接上陣,就給臺灣送武器、情報啥的??上н@招不太管用,臺灣還是守不住。不過就算這樣,全球經濟也得跟著遭殃,股市崩盤、貿易停擺,啥都亂套了。
最讓人害怕的是核戰的風險。中美都有核彈,真要打紅了眼,誰也不敢保證不按那個按鈕。CSIS的報告說,這仗沒贏家,誰都得吃大虧。
打起來,經濟肯定是第一個倒霉的。臺灣要是癱了,全球芯片供應就斷了。2022年臺積電的芯片占全球高端市場的54%,你想想,這要是沒了,美國的科技公司得抓瞎,汽車廠得停工,連軍火商都得傻眼。專家估算,光經濟損失就得幾萬億美元。
再加上金融市場,那更是雪上加霜。股市得暴跌,美元可能貶值,全球貿易得癱一半。中美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真干起來,整個地球的經濟都得跟著抖三抖。
社會上也好不到哪兒去。臺灣2300萬人,戰火一開,死傷跑不了。美國要是被中國大陸的遠程導彈瞄上,西海岸的洛杉磯、西雅圖啥的,都得成靶子。難民、傷亡、家破人亡,那場面想想都覺得糟心。
有個叫埃爾布里奇·科爾比的家伙,以前在美國國防部干過,還寫了本書叫《拒絕戰略》。他說:“要是我們為了臺灣跟中國大陸開打,這仗花錢不說,還不一定能贏。就算贏了,也得搭上無數條命和錢,更別提核戰的可能性了?!彼@話的意思是,美國別瞎摻和,風險太大了。
科爾比覺得,美國得聰明點,盯著自己的核心利益,別啥都沖上去干。他提了個“拒絕戰略”,意思是通過擺陣仗嚇唬中國大陸,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但真要打起來,美國得掂量掂量值不值。
斯坦福大學的奧里安娜·斯凱拉·馬斯特羅也聊過這事兒。她在一篇叫《臺灣的誘惑》的文章里說,中美雙方都可能算錯賬。比如中國大陸以為美國不會管,美國以為中國大陸不敢打,結果一不小心就擦槍走火。她說,這仗要是打起來,可能誰都控制不住,最后搞成大禍。
她還建議,雙方得好好聊聊,別光靠猜。弄個機制啥的,關鍵時候能通個氣,免得誤會大了沒法收拾。
還有些專家也有話說??▋然倪~克爾·斯溫覺得,美國得玩“戰略模糊”,別說死會不會保臺灣,這樣既能嚇住中國大陸,又不至于把事兒鬧得太僵。
可外交關系委員會的理查德·哈斯不這么想,他說美國得明著說要保臺灣,態度硬一點,中國大陸才不敢亂來。
這些專家吵歸吵,但都同意一點:臺海要是真打起來,代價太高,誰都討不了好。所以他們都勸著,能不打就不打。
先得有個溝通的路子。比如弄個熱線電話,危機的時候能立刻聯系上,別啥都靠猜。還可以搞點非官方的會,找些老官員、學者啥的聊聊,看能不能想出啥招兒。
再就是試著找個臨時辦法。兩岸問題一時半會兒解不開,那就先穩住,別老想著動手。維持現狀,總比打起來強。
其實中美不光有臺灣這一個疙瘩,還有不少能一塊兒干的事兒。比如經濟上,多做點生意,別老想著互相卡脖子。氣候問題也行,大家一塊兒搞環保,弄點綠色能源啥的。疫情這幾年不也挺亂嘛,疫苗、醫療上也能合作一把。
這些地方要是能處得好,彼此信任多了,臺灣這事兒說不定也能緩和點。畢竟誰也不想老對著干,日子還得過下去。
臺灣問題不只是塊地的事兒,它牽扯到中美誰說了算的大局。處理好了,大家都舒坦;搞砸了,全世界都得跟著遭罪。所以和平解決是最好的路,不光對中美,對全球都有好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