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十分反常,在伊以停火之后,特朗普發文稱功“中國可以繼續購買伊朗石油”。
而在 6 月 29 日播出的福克斯新聞《星期天早間期貨》節目中,特朗普先是反問主持人巴蒂羅姆對中國進行的一系列無端指責,接著又強調“我們和中國相處得很好”。
那么特朗普對待中國的態度為何會轉變如此大?他又在打什么主意?
特朗普態度突變
伊以停火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國可以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了”,這話一經發表,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
畢竟之前美國一直嚴厲制裁伊朗,特別是在石油出口方面,對其他國家也施加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中國。
因此,特朗普這一表態,不僅意味著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政策發生了松動,也意味著他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了對中國的某些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特朗普“反常”態度的一個方面,另一件事是他在福克斯新聞的節目中與主持人巴蒂羅姆的對話。
節目中,主持人提出一系列對中國的指責,包括“竊取知識產權”和“黑客攻擊美國電信系統”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特朗普竟然直接反問:“你以為我們不會那樣對待他們嗎?我們會,我們也采取了很多行動。”隨后,他又強調:“我們和中國相處得很好。”
這話簡直是打破了過去特朗普在公共場合中頻繁展現的“強硬”姿態,顯得格外溫和,長期以來,美國媒體和一些政治人物都將中國視為“威脅”,但特朗普卻在這一刻,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變。
特朗普的目的
之所以有這么大的轉變,最大的原因可能與其即將訪華有關,眾所周知,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就多次表達了訪華的意愿,甚至在上任初期就曾表示,希望在上任百日內能訪問中國。
但之后因為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使得中美關系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隨著中美兩次談判,目前中美關系也開始逐漸回暖,而近期,更是傳出了特朗普正在準備訪華的消息。
我們都知道,領導人出訪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中美這兩個大國之間,涉及的利益和敏感話題非常多,如何確保訪問取得成果,才能避免這次訪問淪為一場空頭支票,成為兩國關系中的一段歷史插曲。
這也意味著特朗普在此次出訪之前,必須在兩國的互動中做出很多調整和努力,要打好這場外交牌,他需要在一些領域展現出不同以往的姿態。
特朗普心里應該也清楚,在過去其一度采取了較為強硬的措施,使得兩國的關系一度處于緊張狀態。
為了確保此次訪華能夠順利進行,并取得切實的成果,特朗普不得不收斂以往的強硬態度,采取一些更為溫和的方式來緩解兩國關系中的緊張氣氛。
從白宮發布的消息來看,這次特朗普是計劃帶領美國跨國公司總裁團一起訪問中國,從這我們難發現,特朗普此次來華,是為了美國企業能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從而推動美國經濟的發展。
除了經濟合作之外,特朗普此次訪華也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目前美國國內政治環境復雜,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各有千秋,如何在國內穩住政治地位,提升民眾支持率,一直是他關注的重點。
若能通過此次訪華,在中美貿易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無疑會為他帶來巨大的政治收益,通過達成一系列合作協議,不僅能提升他的政治聲望,也能為他在未來的選舉中增加籌碼,鞏固他在國內的政治地位。
短暫示好還是戰略調整?
截至目前,美國的國債規模已經突破了36萬億美元,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20%,這個數字直接給美國經濟的穩定性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隨著國債規模的不斷膨脹,支付債務利息的負擔愈發沉重,每年光是支付國債利息的費用就超過了1萬億美元,可想而知,即便美國再有錢也擱不住這樣造。
美國政府每年不得不擠出巨額的財政預算來支付這些利息,這使得原本用于民生、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資金變得捉襟見肘。
更糟糕的是,債務規模的持續擴大和債務利息的不斷增加讓美國政府在面對未來任何突發經濟危機時,幾乎沒有足夠的資金應對。
美國經濟本身也正面臨增長乏力、產業空心化等問題,這讓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其經濟發展策略,甚至想要通過與其他大國的合作來減輕債務負擔。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日益強勁的購買力,使其成為全球各國尋求經濟增長的新興市場。
對美國來說,中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中美之間長期的貿易合作歷史為雙方提供了深厚的基礎,無論是美國的農產品還是高科技產品,或者是中國的制造業商品,都為兩國經濟注入了活力。
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需求一直很強,而中國的出口產品也滿足了美國消費者的多樣需求,特朗普顯然看到了這一點。
因此,他決定帶領美國企業代表團訪華,意圖與中國簽署更多的貿易合同,通過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特朗普希望能夠增加美國商品的出口,提升美國企業的市場份額,進而減輕美國日益嚴重的財政赤字和債務壓力。
在這一背景下,不僅是特朗普,許多美國跨國公司也開始呼吁政府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以蘋果、波音等為代表的企業,在中國市場擁有龐大的生產和銷售網絡,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極高。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示好”并非簡單的友好姿態,背后隱藏的是美國在經濟困境下的一種權宜之計。
表面上看,特朗普與中國的互動似乎充滿了合作的意圖,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戰略層面的根本轉變。
美國長期以來對中國實施“戰略遏制”,在多個領域與中國展開競爭,尤其是在科技、貿易等方面。
這種戰略思維早已深入美國的外交政策體系,特朗普此次的示好更多是應對當前美國經濟困境的一種臨時策略,而非根本性的戰略調整。
信息來源:
特朗普意外發帖稱“中國可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中方回應 環球時報 2025-06-26
主播污蔑中國,特朗普反駁:你以為美國沒做過? 環球時報 2025-06-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