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錦SHOW拾年 大地歡歌”——閔行區四季村晚夏季專場暨浦錦街道河貍草地音樂節,在浦錦街道錦心園精彩上演。當晚,恰逢浦錦街道十歲生日,430名演職人員傾情演繹,眾多居民共聚青青草地,見證浦錦街道成立十周年的閃光時刻。
十年前,浦錦街道的藍圖在黃浦江畔徐徐展開;十年后,這里已蛻變為“城園相融、詩意棲居”的濱江生活秀帶。作為閔行區典型的涉農街鎮,浦錦街道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轄區內三分之一的土地為農村地區,兼具“林田水綠”的生態本底和“離塵不離城”的區位特點。
本次活動由閔行區文化和旅游局與浦錦街道聯合主辦,通過“十年光華”“十載春秋”“十方錦繡”三大篇章,以短劇、歌舞、朗誦等多元藝術形式,生動再現了浦錦街道十年發展歷程中的感人瞬間與溫馨時光。活動現場還發布了“豐收村”“近浦村”兩條浦錦文旅路線,以鄉村旅游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展現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活力。
三大原創節目成為本次活動亮點之一。浦錦街道堅持以原創為靈魂,將熱愛與熱情注入作品。歌曲《為浦錦停留》實現“詞曲編創+視覺制作”全鏈路原創,其歌詞、編曲、MV均根植本土元素,由浦錦人自己演繹,是“融城”主題的最高表達。如果說《為浦錦停留》是對家園的深情禮贊,那音樂節目《一線之牽》,則是對社區的生動描繪。通過多聲部、表演唱的形式,以兩個服務型群體為載體,講述了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和志愿者們 “百姓至上、傾心服務”的宗旨和初心。群文創作離不開團隊的努力與付出,由浦錦街道錦舞飛揚舞蹈隊帶來的舞蹈《青綰流鶯》,將“文化IP+多元藝術”巧妙融合,當古典舞遇上敦煌的蓮花阮,猶如遠山的鐘磬、漫天的流鶯,展現浦錦氣質的曼妙舞姿。
此外,《一起ChinaFun》由上海戲劇學院學子攜人工智能機器狗共同演出;歌曲《就是哪吒》集聚了上師大三附小南校舞龍社團、世博小學跆拳道社團、浦錦街道社區學校太極拳班、浦錦街道男子健身操團隊……這些節目中,不僅有居村書記、社區志愿者、院校學生、街道文體團隊的佼佼者,也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以及落戶浦錦的企業家們、外國友人們。浦錦街道始終以人為本,把話筒交給老百姓,把舞臺建給文藝愛好者,努力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共建共享文藝繁榮。
據悉,2016年,河貍草地音樂節首次在浦錦街道唱響。此后,這一由居民自編自導自演的文化嘉年華成為了浦錦人夏日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在這里,專業舞臺與草根才藝交相輝映,城市文明與鄉土情懷水乳交融,居民們用歌聲傳遞溫情,用舞步詮釋幸福。
粗略統計,浦錦目前活躍著135支文藝團隊,常年在市區街鎮各類文藝活動的舞臺上演出,展現了豐厚的群眾文化土壤和蓬勃的群眾文化活力。河貍草地音樂節豐沛的養分,正是從這些“浦錦民星”中而來。這種“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獨特模式,讓音樂節超越了普通文化活動的范疇,升華為具有社區認同感的文化品牌。
如今,河貍草地音樂節已不僅僅浦錦人自己的嘉年華,更成為閔行區四季村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音樂為媒,展現出浦錦這個閔行區最年輕街道在基層治理、科技融合、商圈經濟、宜居宜業、鄉村振興、人文教育等方面蓬勃發展的現代化濱江新城形象。
(浦錦街道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