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動是懸在理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當情緒的潮水沖破理性的堤壩,往往會釀成令人扼腕的悲劇。
7月1日中午11時許,吉林省長春市南航吉林基地辦公區突發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傷人事件。一名空客A321機型的機長,在與飛行部領導就資質能力排查中被評價結論不合格一事談話時,突發極端行為。
飛行部黃某、李某被李某眾持械殺傷。之后,傷人的李某眾前往辦公區的15樓,鑿碎大樓玻璃后墜樓身亡。
該起事件發生后,當地楊家店派出所已介入調查,南航吉林基地同步啟動應急機制。目前,2名傷者正在住院治療。
雖然警方還未就這次事件詳情發布通報,但網上流傳的一份資質能力排查報告顯示,對"不合格"評定結論難以接受或許是李某眾此次行兇的主要原因。
從這份資質能力排查報告看,作為機長的李某眾,存在"通訊失效程序掌握不準確""駕駛艙門電子鎖密碼掌握偏差"等專業漏洞,被判定為"應知應會規章執行缺陷"。
報告建議對其實施系統性復訓,理論考核通過后需降級為Z類機長,經歷50小時航線運行及4次起落監察才能恢復原資質。
據了解,李某眾此前為C類機長,被降為Z機長后,除職業發展受阻外,其薪資待遇等方面都會有大幅度下降。
據了解,李某眾1993生人,今年32歲,有老婆有孩子,但孩子年齡尚小,正處于嬰兒期。
因為傷人的李某眾系空客A321的機長,而幾名受害者又是南航吉林基地的主要領導,所以這起涉及核心管理層與年輕機長的沖突事件經網絡傳播后,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
公眾在震驚之余更多了份僥幸,倘若李某眾這種極端情緒出現在萬米高空的駕駛艙內,后果將不堪設想。
這起事件折射出當下民航業的兩大深層痛點。
一方面是,飛行員群體長期承受高空作業壓力、嚴苛職業標準與高強度工作負荷,心理健康問題亟待重視;
另一方面是,南航吉林基地的管理機制中的考核評定、飛行員的職業發展通道設計是否存在優化空間。
航空安全容不得半點僥幸,職業考核的初衷本是保障飛行安全,但如何讓考核機制兼具專業性與人文溫度,值得行業深刻反思。
因此很多網友建議,南航公司在強化飛行員技能評估的同時,更應構建完善的心理疏導體系,為職業發展遭遇瓶頸的員工提供心理咨詢、壓力紓解等支持。
并建立透明公正的申訴反饋渠道,確保對飛行員職業處置過程公開可溯。
空客A321機型的機長傷人事件,給整個民航業敲響警鐘。
對李某眾這樣的傷人者而言,極端行為最終釀成的結局是傷人又害己。
而對航空公司而言,唯有建立更科學的管理機制、更溫暖的關懷體系,才能從根源上杜絕此類悲劇重演。
在安全至上的航空領域,任何情緒的失控都可能成為威脅生命的"黑匣子"。
唯有理性與溫度并行,方能守護藍天之上的每一次平安起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