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怡毫無保留地釋放自我了。
何有光一心欲得兵魚符以稱霸嶺南,本是個野心昭彰、城府極深之人。誰能料到,這叔甫一登場,竟是光著腳丫、啃著甘蔗的蠢萌模樣。
不僅如此,后續馮嘉怡的表演愈發酣暢淋漓。
斗雞一死,他這邊剛設起靈堂哭喪,那邊就轉眼把斗雞燉來吃了;與馬歸云(岳云鵬飾)拼酒時,更是拼得興起,跑到房頂上,整出了一場大唐版的加勒比海盜戲碼。
原本一位莊重的權謀老臣形象,竟被馮嘉怡演繹成了滑稽的瘋癲刺史。
不得不承認,馮嘉怡在《長安的荔枝》里演得那叫一個暢快淋漓,觀眾也被逗得笑聲不斷。
網絡上,有關他身家逾50億、憑借資金優勢進入劇組、演戲僅僅是富商玩票性質等言論,再度甚囂塵上。即便馮嘉怡多次予以否認,卻依舊無人采信。
只要稍稍了解一下他過往的經歷,便能知曉,他絕非是在玩票。半生歲月里,他始終都在奮力追逐成為演員的夢想。
馮嘉怡兒時,家的不遠處有一座禮堂,常常放映電影。
每回看完電影,他總會叫來幾個小伙伴,觀賞他對影片中角色的模仿。
從那一刻起,馮嘉怡便立下志向,日后要成為一名演員,投身于電影拍攝之中。
在五年級的時候,他瞞著自己的父母,悄悄地報考了少年宮的表演培訓班。
順利闖過前兩輪測試,就在距離最后一試僅一步之遙時,他的父親發現了此事。隨后,父親一頓胖揍,硬生生地終結了他的夢想。
馮嘉怡的父親曾是一名退伍軍人,秉持著嚴格的家教理念。他不允許兒子在任何與文化課無關的事務上耗費時間與精力。
然而,演戲的火苗已然悄然種下,又怎會輕易熄滅?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內涌起一股出國熱潮。彼時年僅14歲的馮嘉怡,毅然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澳大利亞的留學之路。
從大學畢業之后,盡管他所學的專業與表演領域毫無關聯,可他依舊堅定地想要尋覓一份演員的工作。
然而,夢想絢麗多姿,現實卻頗為冷峻。
雖說曾得到機會出演過幾個龍套小角色,然而疲憊不堪之余,所獲報酬卻少得可憐。倘若沒有父母在經濟上予以援助,幾乎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系。
為了替家里減輕經濟壓力,馮嘉怡便去餐館做起了刷盤子的工作。
他曾在節假日里,從上午一直不間斷地刷盤子直到半夜,憑借辛勤勞作掙到了平日里3倍的工資。然而,他卻十分節儉,舍不得花費打車的錢,愣是徒步20多公里,一路走回出租屋。
終于走到了家,天光已然破曉。躺到床上的那一刻,淚水不受控制地滾落下來。
為謀生計,馮嘉怡在澳洲無奈之下轉行從商。
1996年,馮嘉怡踏上回國發展之路。機緣巧合下,他接拍了一個角色,滿心期待著作品呈現。然而,由于特殊緣由,這部作品最終未能上映,他的此番拍攝也就付諸東流了。
在國內影視圈,若沒有實實在在的作品支撐,馮嘉怡便如同隱于暗處,鮮有人知,無人問津。
無可奈何之下,他重操舊業,投資了一家酒店。因無角色可供鉆研,他便每日沉浸于對菜譜的研究之中。
直到在一次朋友聚會上,馮嘉怡憑借極為健談的表現,給滕華濤導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6年,滕華濤拿到《蝸居》的劇本,其中有個奸商角色陳寺福。剎那間,馮嘉怡的形象便躍入了他的腦海。
然而,此角色雖為配角,戲份卻頗為關鍵,絕不可僅憑外在便隨意選定演員。
就在這時,滕華濤拿出了另一個劇本——《雙面膠》。劇本中有個名為譚一刀的黑心醫生角色,戲份僅有三場。思索之后,他決定讓馮嘉怡先來嘗試一下這個角色。
當接到邀請的那一刻,馮嘉怡內心的激動如洶涌浪潮難以平息,整夜輾轉難眠。夜半時分,他手捧劇本,全神貫注地揣摩著角色的每一處細節,而后對著家中的攝影機反復練習,力求將角色的神韻精準呈現。練習結束后,他又仔細觀看錄像,目光如炬地審視,不放過任何一個瑕疵,只為讓自己的表現更加完美。
正式開拍時,海清一臉驚訝地看向滕華濤,問道:“這演員從哪兒發掘來的?沒什么表演經驗,竟能演得這么出色?”
馮嘉怡將黑心醫生這一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滕華濤也安心地把陳寺福這個角色交付于他。
2009年,電視劇《蝸居》一經播出便迅速躥紅,成為現象級的熱門佳作,一時間風頭無兩。憑借在劇中的出色表現,馮嘉怡自此成為導演滕華濤的御用男配角。
就這樣,40歲的馮嘉怡,終于將縈繞在心頭三十余載的演員夢變成了現實。
當裘畢正、李隆基、蘇見仁等一個個經典角色逐漸為大眾所熟知且深入人心后,有關馮嘉怡是身家50億富商、帶資進組的傳聞也開始甚囂塵上。
起初,傳聞僅在劇組內部流傳,而后擴散至媒體。從千萬身家到資產上億,如今又演變成了富二代的說法。
面對那些傳言,馮嘉怡一時之間啼笑皆非。
在2019年接受采訪時,他曾澄清:“除了演員身份,我也是個商人,但還沒達到身價過億的程度。要是我真有50億,自己投資當主角豈不是美滋滋?”
沒人信。
2024年,馮嘉怡再度發文澄清:自己并非大老板,身家也未過億,更從未對任何影視作品進行投資。
還沒人信。
馮嘉怡頗為無奈,只能反復強調:“我不過是個普通演員,有戲時便投入拍戲,沒戲時就鉆研鉆研菜譜罷了。”
馮嘉怡的演藝征程充滿波折,直至40歲才真正踏入演藝圈。
當夢想無法滿足溫飽,放下那份執念,全力探尋生存之法,方為上策。
誠如他所言,人生在世,主動尋飯吃勝過被動等飯吃。
然而,恰恰是這般的錘煉打磨,造就了如今馮嘉怡左手握理想、右手擁現實的贏家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