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老祖宗,講究一個“天人相應”。意思是說,人活在天地間,就得跟著大自然的節拍走。夏天,自然界是萬物生長最繁茂、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份旺盛投射到人身上,就容易表現為“心火旺”。這不是什么玄乎的說法,你想想,天熱的時候,你是不是更容易沒耐心,更容易發脾氣?這就是外在的環境影響了內在的心緒。
所以,古人在夏天特別講究“靜心”。你看白居易那句詩,“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他不說開窗納涼,不說搖扇喝水,偏偏說“端坐”,說的就是內心的功夫。心靜下來了,暑氣似乎也減了三分。這種智慧,是向內求索,是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而“六月初九”這個日子,也很有意思。“九”在咱們的文化里,是個極數,代表著長久、頂峰。六月初九,正處在夏日陽氣攀升至頂點的時期,再往后,就是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了。所以,在這樣一個節點上,學著收斂心神,平復心火,既是順應時節,也是為即將到來的“烤”驗做好準備。這不僅僅是養生,更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
管住嘴巴:3句“抱怨話”不要說
老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其實,煩惱也是從口而出的。夏天心煩,管住嘴,少說下面這三句掛在嘴邊的話,你會發現,心真的會涼快許多。
第一句:“熱死了,這鬼天氣!”
這話,恐怕是夏天里我們聽得最多、也說得最多的一句。它像一句口頭禪,脫口而出。可你仔細想想,夏天本來就該是熱的,這是四季輪回的自然規律。沒有夏天的炎熱,哪有秋天的豐收?莊稼都需要這股子熱力去拔節、去灌漿。
我們總抱怨天氣,其實是在表達一種對客觀環境的對抗情緒。這種對抗,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消耗。你越是念叨“熱死了”,心里的那股燥熱就越是揮之不去,仿佛給自己下了一個心理暗示。不如換個心態,學著接納。感覺到熱,就去沖個涼,喝杯水,或者干脆靜坐一會兒,感受汗水慢慢滲出的過程。當你不再把“熱”當作敵人,而是看作夏天的一部分時,心里的那份焦灼感,自然就淡了。
第二句:“煩死了,真沒勁!”
天氣一熱,人就容易犯懶,提不起精神,看什么都覺得不順眼,做什么都覺得沒意思。這時候,“煩死了”就成了口頭語。可“煩”這個東西,是會傳染的。你跟家里人說煩,這份負面情緒就傳給了家人;你跟同事說煩,辦公室的氣氛也可能變得壓抑。
更重要的是,你越是說煩,就越是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讓你心煩的事情上。鄰居家的裝修聲,樓下孩子的哭鬧聲,工作上的一點小麻煩……這些東西會被無限放大。不如試試看,當“煩”字要出口時,打住,深呼吸,然后去找點能讓自己開心的事做。聽一首喜歡的歌,看幾頁閑書,或者給朋友打個電話聊聊天。把注意力從“煩心事”上移開,心里的空間大了,那點煩惱,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第三句:“我怎么這么倒霉?”
夏天人容易出錯,比如出門忘帶鑰匙,上班遲到,或者不小心打碎個碗。這時候,一句“真倒霉”就沖口而出了。這話說出來,看似是在宣泄,其實是在否定自己,給自己貼上一個“不行”的標簽。
老輩人相信,人要有“福氣相”。一個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人,好運氣看見了都想繞道走。相反,一個總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凡事往好處想的人,他的眉宇間都帶著一股祥和之氣。打碎了碗,可以說“歲歲平安”;遇到點小挫折,可以想“吃一塹長一智”。把心態擺正了,把抱怨換成寬慰,你會發現,很多所謂的“倒霉事”,不過是生活里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吃點“清心菜”,澆滅心頭火
當然,光靠“管住嘴”還不夠,老祖宗還預備了許多應季的食物,來幫我們從內而外地“降降溫”。
第一樣:苦瓜
俗話說,“夏天吃苦,勝似進補”。苦瓜,可以說是夏日“清心菜”的代表了。它那股子清苦的味道,初嘗可能不習慣,可咽下去之后,喉嚨里會泛起一絲回甘。這就像生活,先嘗過苦,才能品到甜。
家常做法:很多人怕苦瓜的苦味。教你一招,把苦瓜對半切開,用勺子把里面的白瓤和籽刮得干干凈凈,再切成薄片,用鹽抓一抓,腌出水分后沖洗干凈,苦味就能去掉大半。最簡單的做法是苦瓜炒雞蛋。鍋里油熱,先下苦瓜片翻炒,再淋入打散的蛋液,炒勻,加鹽調味即可。一清二白,清爽得很。
第二樣:蓮子
蓮,出淤泥而不染,自古就是君子和純凈的象征。蓮子,自然也帶了這份清心靜氣的特質。特別是蓮子中間那根綠色的“蓮子心”,味道極苦,卻是清熱去火的好東西。夏天心煩睡不好,喝一碗蓮子湯,心里就覺得踏實安穩。
家常做法:可以煮一碗冰糖蓮子羹。干蓮子提前泡發,去掉蓮子心。和冰糖、幾顆紅棗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煮到蓮子軟糯即可。清甜軟糯,冷藏一下再喝,更是解暑佳品。
朋友,寫到這里,那盤西瓜也吃完了,心里是不是也覺得清涼了許多?
其實,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講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一種極為高明的生活哲學。它告訴我們,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情緒。真正的清涼,不在于冰鎮的西瓜,也不在于空調的冷風,而在于擁有一顆安寧、平和的心。
學會在炎熱和喧囂中,為自己的內心撐起一把遮陽傘,管好自己的嘴,養好自己的心,日子自然就多了幾分清爽,少了幾分煩憂。這或許就是古人想在“六月初九”這一天,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一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