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威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禪讓,登基即位,改元開皇,建立隋朝,定都大興城。在楊堅篡位的時候,北周內部也不是沒有反對勢力。比如筆者今天要說的這位北周名將,就站到了楊堅的對立面。當然,因為實力上的差距,他無法阻擋野心勃勃的楊堅。
一
具體來說,梁士彥,字相如,安定烏氏(今甘肅涇川縣)人。根據史料的記載,梁士彥年少時行俠仗義,不愿在州郡做官。性情剛烈果敢,喜歡評判別人的是非曲直。好讀兵書,并涉獵經史。北周時期,因為立下戰功,梁士彥官拜為儀同三司。
北周武帝宇文邕將要與北齊作戰,聽說梁士彥勇敢果決,便把他從扶風郡守提升為九曲鎮將,進位上開府,封為建威縣公。不僅在北周小有名氣,北齊的將士也對梁士彥非常畏懼。不久之后,梁士彥調任熊州刺史。后來,梁士彥隨宇文邕攻下晉州,進位柱國,拜使持節、晉州刺史。
宇文邕回京后,北齊后主高緯親自統領六軍圍困晉州。面對北齊大軍,梁士彥孤軍死守晉州。雖然當時的晉州可謂是外無援兵,軍心震恐,但是,梁士彥仍慷慨自若。高緯調集所有精銳部隊攻打,城樓全部被摧毀,城墻僅剩下七、八尺高了。雙方將士有時短兵相接,有時兵馬相交沖進殺出。
梁士彥看形勢危急,便激勵將士奮勇殺敵,成功打退了北齊大軍的攻勢。不久之后,宇文邕率大軍趕到,北齊大軍只能撤退到城東十余里的地方安營扎寨。梁士彥拜見宇文邕,后者認為將士們已十分疲憊,想要班師。不過,梁士彥卻建議乘勝追擊。宇文邕采納了他的建議,派大軍大舉進發,再一次重創北齊大軍。
二
等到平定北齊后,宇文邕冊封梁士彥為郕國公,進位上柱國、雍州主簿。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任命他為東南道行臺、使持節、徐州刺史。梁士彥與王軌一起在呂梁擒捉了南陳
將領吳明徹、裴忌。又率軍攻下黃陵,平定了淮河以南的地方。由此,非常明顯的是,不管是消滅北齊還是對抗南陳,梁士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奠定了他北周名將的地位。
楊堅擔任北周丞相時,梁士彥改任亳州總管。當時,尉遲迥發動叛亂,朝廷任命梁士彥為行軍總管,隨韋孝寬出征平叛。此戰,梁士彥所向披靡,乘勝追擊到草橋,尉遲迥又糾合自己的部隊抵抗,梁士彥率部進擊,大敗叛軍。平定尉遲迥叛亂后,梁士彥又被授官相州刺史。
正是因為梁士彥屢立戰功,又對北周皇帝忠心耿耿,這導致他引起了楊堅的猜忌,沒多久把他調回京師,也即變相奪取了梁士彥的兵權。自此之后,梁士彥在家閑居,無事可做。他自恃功高,心懷怨恨,和宇文忻、劉昉等人圖謀反叛。打算率領僮仆,在宗廟祭祀之前,趁楊堅車駕出來之時,圖謀起事。
不過,因為梁士彥的外甥裴通事先知道他們謀反的事而上奏楊堅。對此,楊堅沒有宣揚這事,而是任命梁士彥為晉州刺史,想觀察他的動靜。
三
雖然梁士彥反對楊堅篡位,但是,后者還是成功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隋朝初期,梁士彥后與眾公卿一起朝見隋文帝,后者令衛士從官列中把梁士彥、宇文忻、劉昉等抓了起來,責問他們說:“你們這些人圖謀反叛,怎么敢產生這種想法?”
面對楊堅的指責,梁士彥等人起初還不認罪。當時恰好參與謀反的薛摩兒被押到了,于是當廷對質。薛摩兒把謀反的經過全部講了出來。并說:“梁士彥的二兒子梁剛流淚苦苦勸諫他不要謀反,三兒子叔諧卻說:‘作猛獸就要作獸中之王。’”
梁士彥聽后,臉色驟變,回頭對薛摩兒說:“是你殺了我啊!”于是伏法被殺,終年七十二歲。至于梁士彥的幾個兒子,也被楊堅一并誅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