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7月7日,小暑要來了,今年有點不尋常。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第11個,往年算炎夏開頭,熱但沒到頂。今年特殊,被說成近年氣象變化最明顯的小暑。
先看日子,今年小暑在農歷六月十三,算“晚小暑”。老輩有諺“晚小暑熱死?!?,雖夸張,可熱得蒸烤感比常年猛。
氣象說,今年小暑交節在凌晨4點04分,按“夜晚小暑旱斷河”的說法,可能少雨干旱。不少種糧的地兒,早開始蓄水防旱,怕連續高溫壞了莊稼。
再看時間線,小暑到入伏隔了近半月,比往年長一截。高溫覆蓋面慢慢擴大,季節切換不突然,可莊稼適應更難。農諺還有“小暑一日雨,四十五日寒”,雖不科學,倒說出大伙兒對天氣的擔心。
今年小暑要是大晴天,高溫可能一直賴著;要是突下雨,往后一個多月溫度波動大?,F在氣象部門用高精度模擬,能動態報溫度、降水,比看老黃歷準多了。南方城市小暑天,白天氣溫33℃到36℃,熱得人直冒汗;北方中午也超30℃,又悶又潮。
晚上溫度降不多,熱氣像被罩在鍋里,睡覺都黏糊糊的。穿衣服得挑輕薄透氣的,純棉、亞麻料子好,吸汗不悶皮膚。顏色選淺的,白、米、淺藍,能反射陽光,少吸熱。
出門戴寬檐帽、打遮陽傘,胳膊套冰袖,別讓太陽直曬。帶條吸汗毛巾、裝壺水,隨時擦汗喝水,防中暑。上班族穿淺色襯衫配休閑褲,學生穿寬松運動裝,出游穿戶外休閑服,都得圖個舒服。
汗多的話,早晚換衣服,保持干爽;下雨帶雨披、折疊傘,別淋感冒。慢性病、體質弱的,中午別在太陽底下待太久,找陰涼地兒歇著。
熱、熱、熱,難頂的,是地里的莊稼。
玉米正拔節,棉花在現蕾,連續高溫少雨,葉子耷拉、根須干巴。有些地方提前挖了灌溉渠,水庫留著水,就等旱了能救急。
但也有靠天吃飯的地兒,看著日頭大,心里直打鼓。老輩說看云識天氣,現在有智慧氣象站,手機能查實時預警,比過去靈便多了。
“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可今年熱得早、熱得久,涼不涼還得看天。
老理兒得記,新科技得用,應對異常天氣,兩樣都不能少。
想知道具體哪天有雨、哪段最曬,多盯著氣象部門的預報。天氣說變就變,這文章僅供參考,具體還得看專業發布。關注我,小暑前后天氣變化、農事提醒,第一時間告訴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