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邢莉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券商“并購潮”日漸升溫,監管引導下,一眾券商加入并購行列。
大型券商通過并購進一步補齊短板,鞏固優勢。而中小券商則通過外延并購有望彎道超車,快速做大,實現規模效應和業務互補。
在此大背景下,“浙商+國都”這起券商并購案備受市場關注。
浙商證券成立于2002年,是浙江省首家上市券商。其業務重心長期集中在浙江省內,此次收購國都證券,是浙商證券打破地域限制的關鍵一步。
但從短期來看,兩家券商合并在業務整合、監管合規、公司治理等方面仍將面臨一系列挑戰。
浙商證券2024年年報顯示,其“增利未增收”現象明顯,期貨業務、投行業務雙雙下滑。且自今年開年以來,其公司治理風波不斷。國都證券方面,前總經理離場后,國都證券重整高管班子,“浙商系”高管走馬上任。
作為全牌照的兩家券商公司,未來業務整合將如何進一步開展?浙商證券能否借此邁向中大型券商?
1、前總裁起訴老東家,上半年風波頻現
近日,原總裁王青山因勞動爭議起訴“老東家”浙商證券一案備受矚目。
天眼查顯示,6月16日,浙商證券新增的一則開庭公告。根據公開資料,自然人王某因為勞動爭議狀告浙商證券,開庭時間6月19日,案號:(2025)浙0102民初7016號。
(圖 / 天眼查)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根據此前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于近日披露一則開庭公告,顯示原告為王青山,正是浙商證券前任總裁。
不過,「子彈財經」于6月24日發現該公告已被刪除。
這起昔日高管與“老東家”的勞動糾紛案件,將浙商證券兩年前的高管變動再次拉回業內視線。
履歷顯示,王青山2017年8月起任浙商證券董事、總裁、黨委委員,執掌浙商證券近6年。據此前多家媒體報道,2023年3月,王青山在參加浙江交通集團干部會議時被“叫出會場”。此后王青山便陷入“失聯”狀態,再未公開露面。
2023年5月,浙商證券發布總裁換任公告稱,王青山因個人原因辭職。2023年11月,經控股股東浙江交通集團提名,錢文海正式擔任浙商證券總裁。
對于此次勞動爭議的具體原因,浙商證券方面并未對此作出公開回應?!缸訌椮斀洝咕痛饲笞C浙商證券方面,截至發稿前未獲回應。
除此次訴訟風波之外,2025年開年以來,浙商證券的兩次被罰也暴露出其公司治理短板。
1月10日,浙江證監局指出,浙商證券存在為部分投資者提供變相融資服務,異化為杠桿融資工具;未識別客戶交易目的,變相成為交易對手方交易信道;未使用交易所專用對沖賬戶進行對沖交易;干預控股公司資產管理計劃獨立性運作等問題。
浙江證監局要求浙商證券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對上述問題深入全面整改,嚴格內部問責,加強從業人員行為管理,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內控管理漏洞。此外,浙商證券三名相關業務負責人被采取監管談話措施。
(圖 / 浙江證監局官網、中國證監會官網)
僅僅兩個多月后,3月28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發布的行政執法決定涉及浙商證券。
經查明,浙商證券存在質控現場核查不到位;內控流程不規范、內控意見跟蹤落實不到位;保薦工作報告未完整披露質控內核關注問題等情況。基于此,證監會決定浙商證券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
頻繁的違規行為,不僅損害公司的市場形象,還有可能導致業務受限。
而結合浙商證券并購國都證券這一背景,浙商證券若想在并購后實現協同發展,更須補齊短板,加強合規建設。
2、歷時2年耗資50億,成為國都證券控股股東
浙商證券是浙江省首家國有控股的上市券商。
該公司原名金信證券,成立于2002年5月,2006年8月更名為浙商證券,總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6月26日,浙商證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近年來,行業內大規模并購整合成為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路徑。在這一輪證券行業并購熱潮中,浙商證券出手并購國都證券股權。
這場并購歷時近2年,浙商證券耗資51.85億元,通過司法拍賣、協議轉讓與二級市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國都證券的控股。
2023年12月,浙商證券啟動收購計劃,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重慶信托等5家機構合計持有的19.145%股權,首次成為國都證券第一大股東。
2024年5月至6月,浙商證券通過競拍,以總計21.34億元收購國華能源、同方創投等持有的15.109%股權,累計持股比例增至34.25%。
2024年11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核準浙商證券成為國都證券主要股東。
進入2025年,浙商證券再“加碼”。2025年3月,通過阿里拍賣平臺競得國都證券3000萬股流通股,過戶完成后浙商證券持股比例提升至34.76%。
(圖 / 國都證券官網)
5月16日,國都證券公告稱,公司于5月15日召開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會,對董事會進行換屆改組,公司控股股東由無控股股東變更為“浙商證券”,實控人由無實控人變更為“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子彈財經」注意到,浙商證券的持股比例遠超第二大股東中誠信托的13.33%??梢娬闵套C券此次收購國都證券,不僅是響應監管號召,更是其自身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官網顯示,國都證券旗下共有60家營業網點,包括4家分公司和56家營業部,業務覆蓋17個省市,其中京津冀地區占23%。浙商證券在浙江省內占據優勢,此次并購使浙商證券能夠借助國都證券的北方資源,打破地域限制,實現南北資源深度融合與互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場并購的“隱憂”也不容忽視。
浙商證券作為大股東,首先需面臨的是國都證券因合規風波帶來的人事動蕩。
2024年10月,時任國都證券總經理和財務負責人的楊江權因涉嫌證券從業人員違法持股,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后,國都證券公告楊江權辭職,退出了國都證券的一切職務。
行業老將黯然離場,業內在唏噓的同時,難免對國都證券的內部合規體系產生質疑。重整高管班子、重建市場信心,或是浙商證券完成對國都證券控股后的首要任務。
今年2月,浙商證券原副總裁張暉出任國都證券總經理;5月國都證券新一屆董事會選舉浙商證券總裁錢文海出任國都證券董事長,國都證券由此組成了新的核心管理團隊。
6月18日,國都證券發布公告,聘任張麗英女士出任財務總監,履行公司財務負責人職責。
以上三人均具備浙商證券背景,浙商證券作為控股股東話語權進一步加強。
在人事調整之外,「子彈財經」注意到,歷年財務數據顯示國都證券業績有起伏。
2021年,國都證券營收一度超過18億元,2022年驟降至9.38億元,2023年靠自營業務營收回升至13.81億元,2024年其營業收入18.05億元,同比增長約31%,凈利潤與營業收入走勢幾乎一致。
可以預見,收購國都證券,浙商證券的業績穩定性或將受到一定影響。
3、“增利不增收”局面待解,期貨、投行業務均下滑
反觀浙商證券方面,2025年4月,浙商證券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這也是浙商證券并購國都證券后的首份“成績單”。
截至2024年末,浙商證券總資產為1540.86億元,同比增長5.88%;實現營收158.16億元,同比下滑10.33%;凈利潤20.07億元,同比增長10.04%。
不難看出,浙商證券營收失速,“增利未增收”困局明顯。
對營收下滑的情況,浙商證券解釋稱,主要由于公司期貨業務規模下降導致其他業務收入減少。
分行業來看,2024年該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實現收入36.36億元,同比增加3.53%;投資業務實現收入11.49億元,同比增長35.93%;資產管理業務實現收入5.30億元,同比增長9.43%。
(圖 / 浙商證券2024年年報)
但期貨業務、投資銀行業務雙雙下滑。
年報顯示,浙商證券期貨業務占總營收的六成以上,是其第一大業務收入來源。
該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浙商期貨開展期貨業務。但截至2024年末,浙商期貨實現收入103.65億元,較上一年減少22.58億元,同比下滑17.89%。
截至2024年末,浙商期貨累計完成期貨代理交易額8.31萬億元,同比增長26.58%。
期末資產管理業務存續規模22.19億元,同比下滑21.26%。2024年,風險管理子公司浙期實業完成基差貿易額95.55億元,同比下滑19.69%;完成場外業務名義本金1031.33億元,同比下滑20.39%。
投資銀行業務方面,2024年,浙商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實現收入6.77億元,同比下降20.93%;毛利率達33.84%,同比減少5.89個百分點。
(圖 / 浙商證券2024年年報)
截至2024年末,浙商證券完成股權、債券主承銷項目共292單,融資總規模達到1071億元,兩項指標較2023年均有所減少。
股權方面,2024全年完成主承銷項目4單,合計承銷規模14.98億元,較2023年的11單、76.68億元大幅縮水。
長期以來浙商證券其業務重心長期集中在浙江省內。但「子彈財經」注意到,近年來該券商積極謀求全國布局,明確提出“2030年遠景目標是向中大型券商奮進,力爭成為一流券商”。
2024年,浙商證券在年報中稱,錨定“加快邁入全國中大型券商行列”目標。
2025年是浙商證券戰略布局和資本運作的“大年”。浙商證券在年報中稱,公司將推動業務整合以及人員融入工作,使國都證券的業務能夠迅速與公司戰略布局相協調。
同時,浙商證券明確提出對外將推進并購整合。該公司也將持續尋找新的并購機會,深度挖掘具備發展潛力、與該公司戰略發展方向契合的標的企業。
可見,耗資50億成為國都證券控股股東,浙商證券完成了整合的關鍵一步。未來雙方如何在業務、管理、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實現協同效應?國都證券的分支機構和客戶資源能否成為浙商證券的新業務增長點?對此,「子彈財經」將持續關注。
*文中題圖來自:浙商證券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